纳闷
(2022-03-20 21:54:56)分类: 读书 |
随着阅读维特根斯坦的深入,我自己于我自己所呈现或体味到的第一个印象是纳闷:以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就算是所谓的成果罢——其深度、广度或者对人类认识或思想的丰富和拓展所做的贡献,以我之所见而言——或许这一切限于我的认知水平或者说眼力,与其所得到的——声誉、关注度、占据哲学史的篇幅并不十分相匹配,它竟何以如此呢?
我知道人的名气的聚集和提升靠的是故事或者忽悠,或者靠故事的忽悠,或者忽悠的故事,当然不一定局限于此,很可能还有别的,比如运气。在我看来,大约维特根斯坦的境遇当属于运气。我实在看不出他的故事有什么精彩之处,忽悠也说不上。他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无过于他的真诚。也许这就是人们常常把他和罗素放在一起说而我不喜欢罗素却并不反感维特根斯坦的缘故。
人们喜欢给人——当然是以为所谓值得的那些人——扣帽子,然后依帽子去认人、判断人之所属或者帽子之所属,转着圈玩,顺便说一下,人们在许多情形下都是转圈玩的。人或者就在自己所画的那个圈之上,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尾;没头没尾,恰在其中。这是我常常感叹的人的一种表现或者关于人的一种现象,此不赘言。
一些人以为或者把维特根斯坦描绘成所谓反传统之士,我看不出,我不知道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套东西算不算是所谓的传统的,维特根斯坦的东西并不是所谓的新的东西,总的说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东西,他几乎没有什么算得上自己的东西,如果硬要说他反传统的话,他是用亚里士多德的东西反所谓的传统的,不过是他部分地用了一些和亚里士多德使用的不一样的所谓新名词,只是维特根斯坦所关注的范围更窄也许更深些罢了。
如果把维特根斯坦的工作内容之一看做是反所谓的形而上学的话,那么我想请问:所谓的真理所指谓或所意指的是什么?如果他所说的人“通过错误地把类似‘意向’、‘信念’或‘我’等语词投射到它们所谓的指称物上所形成的虚假图像”,那么我想请问:所谓的逻辑所指谓或所意指的是什么?或者,有人说维特根斯坦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取消所谓的哲学,不管他是否有此所谓的目的,或者任何人的目的,都一定不能达到,所谓哲学在其之前存在在其之后也存在,他存在的本身也说明哲学的存在。思想作为存在,一经存在就作为存在而存在。就像人想忘记一个东西,每想一次都是对忘记的反面——记忆的一次加强。
从维特根斯坦所关注的问题来看——以作为中国读者所能看到的关于维特根斯坦的所有思想材料——语言、数学、心理,甚至所谓的哲学和所谓的逻辑等方面,或许其无论哪一个都可以作为对人的思想本身的认识的一个突破口,仅此而已。这是我以为的从所谓的积极的角度去看。
个人所见,维特根斯坦有点“思而不学”,对有些东西的不屑或许造成对自己的限制,或许所谓理性真的需要与所谓的情感或情绪相对抗,或许它们作为观念就是相对而立。人“兼听则明”,或许这是对的。要想弄明白点东西,哪怕一件事,不能凭借好恶,甚至需要克服好恶(的影响);明白的早晚、明白的程度,甚至取决于对好恶克服的能力和程度。
总之,到目前为止,维特根斯坦给我的启发比我预期的要少,但给我的印象很深:真诚、单纯、执着——甚至有点偏执,他的思考是认真的。他的逻辑及其语言及其路数或许更适合机器——计算机,我想计算机语言或许更符合他对语言的设想,但绝不是人实操的语言,无论哪一种。无论哪一种人所实操的语言都在他之先之后存在(着),和他并存(着)。
我所纳的闷,一直闷着,没有解开:他何以至此?
前一篇:看电视剧《上将洪学智》
后一篇:读《时间之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