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时间之箭》

(2022-03-27 23:09:22)
分类: 读书
《时间之箭》英文名《The Arrow of Time》作者是两位英国人——彼得•柯文尼(Peter Coveney)和罗杰•海菲尔德(Roger Highfield),该书被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列入“第一推动丛书”之“物理系列”。所谓的第一推动让我想到亚里士多德。至于所谓丛书,以该丛书而论,按出版者的意思,我个人理解即所谓科普的性质,对所谓科普我一直不以为然,我觉得科学是一个非可以普及的东西,从所谓科学及其本身所意味的想开去,即是一个很专门很窄的东西,无论所谓的形式或者内容。不过,不管怎样,我发现自己对所谓的“第一推动丛书”之类是感兴趣的,或者说这类读物对我有一定的吸引力。我感兴趣于此类读物中所反映出的奇思妙想。

我相信一个人如果专注于一个东西长时间地看,一定会见他人所不见,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问题是不能仅凭己之所见就轻易地下结论,问题也不是关于这个结论;问题是不能凭借自己的结论就排斥别人之所见以及别人的结论。起码对此结论和彼结论应当一视同仁,对确定的具体的个人来说,无论是哪一个人,其未见总是多于其所能见。当然,不仅于此,倘论及到人,情况就比较复杂,或者可以说相当复杂,甚至也可以说绝对地复杂。凡事,只要人一参与就会变得复杂。人有时追求所谓简单,有时追求复杂,对此,反正我搞不懂。于人而言,所有的认识都是人的认识,除此之外,我不能知道别的认识,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别的认识,或者别的算不算认识。在这里,所谓结论无非作为所见与所思的一种表达。

或许,本书作者之一对所谓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熟悉的,我也相信这个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关于人类认识上的所谓的普遍的定律,但是我以为所谓的定律不过是人的一种认识,或者对人的一种认识的称谓,终归是属于认识的东西,或者一种认识的结论。人所认识的东西,或者人通过认识所获得的东西,或者认识本身,并不对所谓的客观世界具有约束作用,换句话说,客观世界并不依赖于人的认识而作为。顺便说一下,其实反之倒是很可能的。人的认识是对所谓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就是这个所谓的反映也是于人而言的。至于能反映到什么程度则是另外的问题。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其所谓的普遍性而言,没什么可说的,可以解释许多东西;或者说其适应的范围相应地比较广泛,但不能超出其本身所反映或者解释的问题,即可以或者可能对理解所谓的时间有帮助,但不能解决所有人类关于时间的理解或认识的问题。

就这个所谓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而言,其中的“热”,我以为来自于所谓的人的感觉,而所谓的“力”却是一个我一直没有弄清楚的东西,或者它来源于所谓的人的抽象。两者的结合,我以为是个奇妙的东西。

将arrow译为“箭”大约没有什么问题,但我更愿意理解为“箭头”。箭是谓一种冷兵器,攻击用,整体而言是一套装置,发射箭头,以带有一定所谓速度的箭头击中目标而对其造成伤害,而目标是在看见的范围内选定的,这个被选定的所谓目标也就确定了箭头的方向。我想这也许就是作者所赋予的所谓的时间的所谓的方向罢,一种比拟。箭头是朝向目标的,这在箭操作者在操作之时或之先就已经确定的,而箭头——不管怎样——总是朝着目标的(方向的),可能击中目标——在目标上停下来;或者没有击中目标,仅在空中划过一道抛物线而落地。又一个不管怎样,最终箭头都会停下来。我不知道时间会不会最终也停下来。所有比喻,可能让人觉得生动,但却仅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对比喻不能想得过多,也不能想得太少,要刚刚好。

“时”和“时间”不是一个东西,至少在汉语里面,也许有时前者可能作为后者的简称,由此或也可以一瞥人的懒惰。我有一种感觉“时”比“时间”难理解,纯粹个人感觉,尽管它们都被我理解为量度或者与量度有关的东西。在讨论所谓的可逆与否的问题上,时间往往被关注,相应地空间没有被同等地被关注,为此我颇有点为空间鸣不平。人们为了所谓的为了所谓的方便,常常忽略所谓的空间,甚至刻意地将所谓的空间化为乌有,却常常揪住所谓的时间不放,我不知道这究竟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

《时间之箭》没有提供给我预想的对时间理解的帮助,却让我对理解他人对时间的理解有所帮助,而且了解了一些奇思妙想,很开脑洞,算是读它的收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纳闷
后一篇:读维特根斯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