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未都
马未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640
  • 关注人气:736,3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十二篇·春宫墙柳

(2008-02-20 02:01:15)
标签:

文化

分类: 2008年
 

今天早上从东华门进的故宫,朱传荣女史来接,公事。这是一片不对外开放的区域,寂静而显得鸟声清脆。灰墙枯柳,尚无春意,尽管雨水今至,空气中并无湿润之气,只是气温偏高,天气预报说 9,但感觉不止。

看见高大灰墙下成排的枯柳,传荣说再过几日,柳枝萌新,如烟一般。童年看小说中写景“芳草嫩绿,垂柳鹅黄”,顿生诗意,觉得春天由此变得具体。后来的某一日,在旅途中瞥见尚未鹅黄之柳,濛濛茫茫,真像是轻烟缭绕。想起小时候看杂书中有一绝对:烟锁池塘柳;难在金木水火土,五行,至今无人精妙对出过。有庸人对:炮镇海城楼。五行有了,意境没了。这烟我原以为是轻烟曼妙,后来顿悟为春萌之际的柳树自身。

烟妙,锁妙,池塘柳也妙,这自然之景,朴素之气,今人谁能奉对?

柳树在中国文学中扮演着一个缠绵的角色,武侠言情都少不了它。柳丝,柳絮;柳腰,柳眉;柳树的人性化让柳树超越了自然之身,充满了象征的含义。聪明的文人极会利用,柳巷花街,柳户花门,簇拥着多少欢笑与悲伤。少年一宿不归,大人要问:一夜去哪儿柳啦?含义尽在“柳”字其中。

中国人把个植物柳弄得千姿百态:送别折柳,意在不舍分离;柳暗花明,本是雨醉云醒;今日偶遇尚未萌春宫墙柳,喜撰小文。

 

                                                    2008-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