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译《红楼梦》总犯晕?——《北京青年报》报道
(2009-02-23 10:01:08)
标签:
红楼梦裴钰文化文学杂谈 |
分类: 红楼梦海外传播 |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顶峰之一,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而外国人通过翻译《红楼梦》,也在力图摘取这颗中华民族文化的明珠。《红楼梦》自“进入欧洲智慧的视野”后,百年来西方人一直讶异于这一“小说的庞然大物”,“竟有一百多个出场人物”,“有谁敢于走进它呢?”
《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作者、文化学者裴钰说,国外翻译者都“是真诚的”,不过,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和隔阂,无论英译本、德译本,还是俄译本,都有很多不如意。在裴钰看来,《红楼梦》的翻译,就是中西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西方人对中华文化几乎所有的茫然、困惑,乃至崩溃,都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较为典型的是,几乎所有《红楼梦》的译者,都因“‘姐姐’不是姐姐、‘哥哥’不是哥哥”而犯晕。中国人为了表达“亲昵”之意,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用亲属称谓,比如兄、弟、姐、妹。但西方世界里,没有这样的语言现象,西方人呼朋唤友,但绝不“称兄道弟”。可《红楼梦》中,这种“亲属”称谓比比皆是。譬如第19回,宝玉唤袭人“好姐姐,好亲姐姐”,英译本便为“dear
sister,good kind sister”。
《红楼梦》中人名学问多,许多都别有深义。外国人翻译《红楼梦》,首先遇到的翻译障碍,当属“一百多号人”的姓名。“其中,有翻译得不错的,也有翻译得离题万里,甚至相当搞笑的。”
有一个英文译本,对“袭人”这一人名附加的注释是“assails
men”,意即“袭击男人”;丫环“鸳鸯”,在早期英文译本中是“Faithful
Goose”,即“忠诚的鹅”;奴才“兴儿”,本喻意“兴旺”,但英译本中,被翻作“Joke”,很容易让西方读者联想到扑克牌中的“大猫”、“大鬼”。有译者不明白,古人的字和名有一定的联系。
《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在裴钰看来,最糟糕的莫过于“黛玉”。早期英文版本中,黛玉被翻译成Black
Jade,即“黑色的玉”。单看中文字面的意思,黛玉译作”黑色的玉”,多少有些望文生义,可勉强还能过得去。但问题出在英文本身。Jade引申义有两个,一个是loose
woman,有“放荡的女人”之意;另一个是horse(马)。这么一来,黛玉“Black Jade”,在西方人读来,非a loose
woman of dark skin(长得黑的放荡女人)即black horse,二者均足以让黛玉“喊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