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李敖裴钰人文虚拟的十七岁 |
关于“裸泳”的诗歌,目前还真不多见,李敖在新作《虚拟的十七岁》中,写了一首《失掉》的裸泳诗,值得挑出来细细品味。诗歌配图,是台湾地区的油画作品。 裸泳,一个十七岁美丽女孩的裸泳……
《失掉》
游出属于我的赤裸
在月华如水里
在年华似水里
赤裸是一个谜
给他看到
就失掉谜底
游出属于他的赤裸
在月华如水里
在年华似水里
赤裸的是一个我
给他看到
就失掉自己
沧海中,我是一粟
人海中,我是奈米
情海中,我失掉,又失掉
看到的,是宇宙,它在勃起。
书中的“我”,六十七随,是大师,是文坛巨匠,是“李敖”一样的人物;朱昆,英文名字叫Julian,孤儿,华裔,十七岁,美国高中生,处女,父母逝世后,到台北和阿姨生活在一起,与男主人公“我”是邻居,因此,和“我” 相熟。朱昆,为男主人公“我”,展示了自己的一次裸泳,结束后,她给男主人公,六十七岁的“我”写了这首《失掉》,这首诗是写给“67岁的我”,也是写给成年人的“太虚幻境、大千世界”的。
成年人世界,是如何看待“十七岁女生”的?书中有一段对话具有代表性,
(“我”,67岁):“在那太虚幻境、大千世界里,十七岁(的女生)一次又一次被我强jian,这就是最明显色情与暴力两者合一。真的对不住你,你这可怜的十七岁。”
(朱昆,17岁,高中生):“所以,你不告诉我,我不让我知道,就不必考虑我的反应。”
(“我”,67岁):“的确如此。”
(朱昆,17岁,高中生):“这样好吗?”
(“我”,67岁):“告诉了你,令人不快,就不太好。你会不快,是不是?”
(朱昆,17岁,高中生):“常常被强bao吗?”
(“我”,67岁):“在太虚幻境、大千世界里,你不但被我强bao,还要被迫取悦强暴者,在被摧残中喊出你喜欢,等等等等,你要配合做出太多太多的,我无法详细描写,因为你不到十八岁。”
(朱昆,17岁,高中生):“这就是成年人对十七岁的公道与正义!十七岁可以做,却不可以看;可以说,却不可以听。……我在你的眼中,是两个朱昆,一个是真实的我,一个是虚拟的我,对真实的我,你是a gentlman ,a true gentleman ,但对于虚拟的我,你却那样一次又一次。可见你喜欢虚拟的我。”
正因为,成人世界里,十七岁的女性,通常都是分裂成两个: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拟的,真实的十七岁,在人们的眼睛里,虚拟的十七岁,在人们的灵魂(太虚幻境)里,所以,诗中,有女孩两个“自己”可以赤裸,一个是真实的,属于“属于我(自己)的赤裸”,另一个是虚拟的,“属于他(成年人)的赤裸”,
这首诗,对比了两个“赤裸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是一个“谜”,赤裸只是一种谜底揭穿而已,而虚拟的自己,则是一次“毁灭”,因为是“失掉自己”,为什么不再是谜,而是失掉了自己呢?
第一段里的“看”,是用眼睛,是视觉所在,当你目睹一位美少女在裸泳,你真的就像解开了歌德巴赫猜想一般,那是人类美丽的谜语。
第二段里的“看”,则是用思想,是欲望和贪婪的所在,当裸泳的少女,穿过你的面具,从你的眼睛,走进了你的头脑,闯进你的太虚世界,就像红楼梦李的贾瑞,翻看镜子的背面,裸泳的少女游到了镜子的背面,这种“看”,就是李敖所深刻揭示的那种“色情与暴力合一”的“看”。
在人们的太虚幻境里,在那没有gentlman面具林林总总的世界里,虽然虚拟,但足够邪恶、卑鄙,虽然无形,但足够肮脏、变态,而gentlman的世界里,赤裸不过是一次“破谜”而已,谜底揭开了,就是真实,真相,真实无害,真相可贵,那在太虚幻境呢?67岁的“我”坦白:蒙受着“色情与暴力两者合一”正如67岁的“我”对17岁的朱困所言:“(在太虚幻境里)你不但被我强bao,还要被迫取悦强暴者,在被摧残中喊出你喜欢,等等等等,你要配合做出太多太多的,我无法详细描写”
由此,有朋友痛斥李敖是一头猪,不错,太虚幻境的人,哪一个不都像猪一般吗?人性蜕变为猪性,或者叫兽性,纯真与美在粉碎,破坏,飘零,在“失掉”,有一种是被动的失掉,还有一种是主动的放弃,
沧海中,我是一粟
人海中,我是奈米
情海中,我失掉,又失掉
沧海,是时间,人海,是空间,“失掉,又失掉”,第一个“失掉”,是被动的,第二个“失掉”,则是主动的放弃,
十七岁以后,我们越来越成熟,但是我们又越来越肮脏;我们越来越富有,但是我们又越来越龌龊了;我们越来越自信,但是我们又越来越卑微,人生越到尽头,就离天堂越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多善”,我们对成年人的要求却是“少恶”。
就这样,我们不断地失掉,又失掉,无论你多么渺小,多么尘埃,都逃不过“失掉,又失掉”的悲哀,
看到的,是宇宙,它在勃起。
看到的是谁,谁在看?十七岁的女孩,她看到,整个宇宙在“看”自己的裸泳,周遭这个宁静的宇宙在勃起,在膨胀,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它在吞噬,在吸纳,在啃咬,在刮骨,在吸髓,这就是人性的黑洞。我们,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被黑洞吸去,我们无力,也无奈,我们迷迷茫茫,摇摇晃晃,仿佛此时此刻,我们的灵魂就已经升腾,是谁在抽取我们,在吸干我们……
所以,17岁,既是序曲,也是挽歌,裸泳的少女,摇曳的纸船,微弱的烛光,驶向无边的黑暗……
解读李敖《虚拟的十七岁》系列:
1,李敖想做双面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2da3501009l0w.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2da3501009lix.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2da3501009m09.html
4,水平思考,收脑回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