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汶川裴钰杂谈 |
分类: 人文思考 |
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们,大多都具备基本的减震防震常识,唐山大地震,实际上是蔓延了整个华北,唐
山毁灭了,北京,天津也遭受了重创。如今,四川发生了强烈地震,虽然和唐山8级地震有所差别,但是
,也相当于300枚广岛原子弹在汶川地下爆炸。北京虽然远离汶川,但是,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们,对
于地震灾害,是感同身受的。
正因为唐山大地震,从小学起,我们就知道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报地震,从课本,到纪录片,每个学校都在
尽力告诉孩子们如何防震,如何避免减震,我们从小就懂得仔细观察金鱼、猫狗等小动物来预感地震的来
临,看到防震纪录片,我也记不清看过多少次,这种防震教育在天津持续了很长时间。地震不比其他自然
灾害,死亡比率极大,记得有个好朋友,说自己命大,原来他在76年的时候,还不到一岁,在天津,赶上
余震,家人情急之下把他放在柜子里,好在房子没塌,否则他小小年纪必定会被闷死在柜子里。
减震教育,是非常好的,这两天汶川大地震,波及北京,家里养了金鱼,小猫,小狗,我也特别仔细观察
,房间里的格局布置,也找好了最坚固的地方,以备紧急之用。我们是多地震国家,这几年,在北京小震
也是不少,有备无患,才是万全之计。
现在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地震面前是非常脆弱的,煤气,电器,电梯,都是非常脆弱的。过去,我们小时
候学习的生活防震常识,适合平房和乡村生活方式,今天的都市生活已经和30多年前完全不同,这需要我
们应该升级我们的防震教育,做出对都市生活有针对性的改变,让防震意识,一,能够继承下去,成为人
们的必备的生活常识;二,对都市人群做出细分,不同楼质,不同居住环境,该如何如何防震,都做出详
细的规定和建议,不要千篇一律,不要笼统化之,这是我们的防震教育人性化的进步。
以下,选取了适合当今都市人的避灾措施,感觉还是不够细分和人性化,这就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
努力。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
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
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
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