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巧用肌理(第1课时) 新湘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2017-01-22 08:56:51)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六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六年级 |
总课时 |
|
||||
课 |
第10课 |
共 4
课时 |
|||
教
目 |
知识与技能目标: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简单制作生活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
||||
教学重难 |
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掌握拓印肌理的方法。 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
||||
教
学 |
欣赏导入、体验感受、探究实验、评价交流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游戏导入 1、摸一摸:教师将准备好的三个纸巾盒,放入三种不同质感的物体。分别请同学上讲台来摸一摸,做出初步判断。 2、猜一猜:教师提供三张不同肌理的图案纸,请摸过物体的同学选择对应的纸张,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石头、棉花、木头) 3、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不同的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 用眼睛可以看到的肌理,称为视觉肌理;用手可以触摸感觉到的肌理,称为触觉肌理。 二、体验感受 1、找一找:同学们可以在教室里找到不一样肌理的物体吗?有哪几种呢? 如:课本里的纸张、课桌上的木纹、衣服里的纤维,脚下的鞋印、每个人都有的指纹、生锈了的铁门、钥匙、硬币、树叶等等) 2、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地、用心地观察手上的物品,它们有着怎样的肌理呢?有什么样的特点?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 三、探究实践
1、有什么方法可以将这些美丽的肌理描绘到我们的画纸上去吗? 2、教师介绍几种简单的拓印方法,如:实物拓印、揉纸拓印。 3、作业要求:课本P36页学习活动一,运用不同根据、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 四、课后延伸 分析不同的肌理材料,尝试进行拓印肌理。
|
1、同学上讲台摸,做出初步判断。 2、学生参与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猜出物体的名称。
3、掌握肌理的基本概念,能判断不同肌理的物体。
1、学生自主回答。
2、学生相互交换物品观察,交流探讨,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1、学生举例。 2、学习拓印的方法。 3、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尝试物体的肌理拓印。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大胆体验与尝试。 |
||||
教 学 反 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