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形色协奏曲(第2课时) 新湘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2017-01-21 19:51:04)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六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六年级 |
总课时 |
|
|||
课 |
第1课 |
共 3
课时 |
||
教
目 |
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抽象画,品味形式美、意象美、抽象美、使学生理解尝试抽象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注抽象艺术。实践抽象画创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对形式元素和原理的进一步认识与运用,发展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索艺术领域的新天地,使学生增进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感受与发现中体验美术带来的愉悦。 |
|||
教学重难 |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
|||
教
学 |
引入、讲解、示范等; 欣赏、分析、讨论、实践等。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导入: 根据上节课同学们提炼出的造型元素,同学们知道了实景与画的相似之处,这节课我们进行创作。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二、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四、展示评价 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
1、学生欣赏、体会。
2、欣赏作品的特点。
1、学生自作回答。 2、分小组讨论。
各组归纳汇报结果。
学 生按照作业要求创作。
说自己作业的特点。相互评价。
|
|||
教 学 反 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