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之旅(7)

(2022-06-09 19:30:50)
标签:

杂谈

千年仁里

          20211027日上午11:20,我们告别了歙县,前往绩溪县。约50钟后我们到达了绩溪第一站古村“千年仁里”

徽州之旅(7)

          千年仁里,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仁里社区,距绩溪县城约3公里。

          绩溪仁里依山傍水,文化积淀深厚,是古徽州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历史上绩溪仁里是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聚财蓄气,千丁万灶,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系徽杭古道上的重镇。

          绩溪仁里是个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村里还保留着大量的元、明及清代的建筑。村内有古城门、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书院、古码头、桃花古坝、古井等历史遗存,足可见绩溪仁里村在徽州历史上的商业重镇形象。

          仁里原是绩溪耿姓的发源地。据《鱼川耿氏宗谱》载,南朝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工部尚书耿源进、助国镇天大将军(曾任杭州太守)衣锦还乡途中,因雅慕新安山水,与弟耿汝进游历于此。在梁安(绩溪)仁里,见其地山环水抱,风光旖旎,不惜轻弃生长里居,迁至这里,并取村名为“仁里”后来这里成为程姓世居之村,故又名程里。由于人口迅速膨胀,明末清初曾改称大仁里。

          在村口的游客中心,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有关仁里的历史,因为没有其他游客,所以她给我们讲了好长时间,使我们对仁里有初步的了解。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西门】为四柱翘角垣亭。亭额题为“秩成门”。秩,指官吏的禄佑。西方属金,取村垣名秩成,是希望子孙歩入仕途,升官加俸。

徽州之旅(7)
【南门】也称迎熏门。仁里古时有四门,白天四门开启,夜晚四门紧闭,置民团士卒于上,望风护庄。南曰迎熏门,南方属火,有火而谓之熏。典出《庄子》“熏然慈仁”,希望村人常怀慈仁之心。

徽州之旅(7)
【晨曦门】村东垣门,原来也是四柱亭式,修复时简作两柱坊式。晨曦,是以东方最先发白,朝阳最先照此而名。

          仁里村设有四门:东曰晨曦门,南曰迎熏门、西日秩成门、北曰拱辰门。旧时白天四门开启,四通八达,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夜深人静四门紧闭,如同古县城一样。 

          我们从西门进入,沿村里的小路走走看看,没有走到北门。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恬然雅致 长寿仁里

          仁里是个寿星村,虽说村子不大,但长寿老人却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村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300人,80岁以上的有40人左右,90岁以上的2人。

          要问仁里人为什么长寿?老人们说了这样几点,一是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地下水质好;二是民风淳厚,邻里和睦,老人身心愉悦;三是老人们热爱劳动,身体素质好,适应环境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好;四是老人们心态好,心平气和,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做到知足常乐。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书院文化

          仁里村历来崇文重教,讲究儒学,重礼仪,是古徽州传统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繁荣景象。早在元代,仁里就建有翠阳书院,明清两代以来,先后曾建有涵清书屋、平山文社、龙麓草堂、柳庄书舍、石泉书院、怀林书院、南岗书院、龙屏书院、龙山书屋、琴书园书院、思诚小学堂(现为思诚小学)和端本女学等多达十三所学堂,现在村中仍有石泉书院遗址。翠阳书院尚有遗诗一首:“竹荫连古巷、文字见诸孙;壮观三槐业,清幽独乐园”。

          近代仁里豪商程序东和程松堂两兄弟,首开徽州新制小学之先河,于光绪28年(1902年)创立了思诚私立学堂,1906年,程松堂秉其母之志,另设女子学校,以教全村女童,名为“端本女学”。虽说思诚是乡村小学,但所聘教师都是当时有名望学者,一时间四方学子云集于此,“思诚”由此也成为名人的摇篮。胡晋接、程士范、程东屏、王子野、程本海等人的名字都与思诚紧密相连。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古祠堂文化

          古祠堂作为古徽州当地的大型建筑,是中华民族宗族文明的象征,读懂了徽州古祠堂所蕴含的文化,也就读懂了中华礼制文化传承的历史,也就真正读懂了徽州文化的真谛。

          仁里程姓在村里先后修建了很多祠堂,由于是先后来到仁里,故有上祠和下祠之分,自唐朝迁来的程姓祠堂为上祠堂,堂号称“叙伦堂”;自宋朝迁来的程姓祠堂为下祠堂,堂号称“世宗祠”。除这两座总宗祠外,还有众多的专祠和支祠老屋。

          上祠叙伦堂专祠支祠有:程忠孝堂,祭祀兵部给事中程辂石泉公支祖;程百顺堂祭祀外翰程轲东川公支祖;程百忍堂祭祀程孟智川林公支祖;叙伦堂旁有座规模较大的能干祠是祭祀族里能干望人的。

          下祠世宗祠专祠有:程世禄堂祭祀始迁祖程宏祖千八公;程敬爱堂祭祀始迁祖程瞻祖念五公、程辛祖六三公。支祠有:世德堂是祭祀还童公支祖;邵业堂祭祀傅公支祖;义德堂祭祀镜公支祖;本思堂祭祀一取公支祖;清忠堂祭祀简公支祖;光启堂祭祀景洪公支祖;程迪光堂祭祀明连江司训文公支祖;程继序堂祭祀光廷公支祖。

          宗祠,虽然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但仁里利用农村宗祠的硬件设施,将世宗祠改建为村农民文化中心,实现了弘扬先进文化与抢占农村文化阵地“双赢”的局面。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我们午饭在这家“红霞农家乐”吃的,特点了一条他们家自己腌的“臭鳜鱼”,离开时还买了些笋干。吃饭在他们家老宅的客堂里,墙上的照片展示有许多名人到他们家吃过。女主人叫红霞,主持农家乐的日常事务,男主人则是大厨,手艺不错的。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商道文化

          仁里自明代起,就有人把外出经商创业作为谋生主要途径,是名副其实的徽商故里。他们中,有外出到江苏通州摆摊的程士颖五个儿子,开创了通州当铺;有开办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并斥资办学的富商程序东、程松堂;有创建芜湖明远电灯公司、带来一方光明的程次濂;有闯荡商海、致富发家的汪振淦、汪志和;也有像程和生、汪根得、程源樟祖孙三代……他们是诚信经营、勤劳一生的普通徽商。

          仁里在明清时期,作为古徽杭驿道必经之地,又是水陆码头,舟楫麇集,桅樯如林,曾是著名商埠,盛极一时。仁里老街曾经店铺林立,市井繁华,有典当铺、旅店、饭庄、轿行、骡马帮、药堂、山货、土特产商号数十家,是绩溪岭南方圆百里的商业中心,民间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称。当时,在仁里还建有“大码头”和“小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之用。样,在仁里遗留的众多古民居中,我们还能找到当年商的身影。“谷堂”就是众多古民居的代表,也是聚商道文化的一个看点,这座建筑里的那些精美木雕饰就是当年徽商财力、文化修养和儒学思想的集中反映“洋楼”则是徽商行商在外受外界文化影响,回归故将外界文化移植家乡,整合在民居建筑上的典范之作由此可见,仁里商道文化的厚重,对历史及现代文明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仁里人历来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水井文化

           仁里村落内水井众多,据史料记载有108口,其中设置在巷道、屋边的就有25口,有名的为东井、西井、嫁资井等,这些水井除了提供日常饮用和消防用水外,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徽州人自小在外从商,因此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又有“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的风俗。中国的传统观念视“井”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佛学中也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身心归宿的象征。

          历史上仁里是徽杭古道上的重镇,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号称千灶万丁,繁华异常。商人讲究风水,而水在古代正是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同时,水又是德的象征,所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而以仁里商人为代表之一的徽商正是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商德称雄历史几百年。


徽州之旅(7)

【东井】俗称长寿井。由于井水水质好,食用此井水村民多寿星。井边神龛供奉护村神龟,相传神龟由此井赴杭州改任龙井井神。每逢战乱,井口会冒出白气,村人就淘一次井,井圈上镌有“抗战第二周年改造”字样。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徽州之旅(7)

          在村里花了2.5小时(含午饭),最后回到西门。离开仁里,进县城,去绩溪县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