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坡与名牌

(2009-02-24 13:04:00)
标签:

东坡肉

黄米

小太监

陈襄

苏东坡

分类: 文史

苏东坡与文化名牌

 

    名牌是现代话语,宋代还没有这个说法。用现在的观点看过去,苏东坡又的确与名牌关系甚大。由此我想到城市建设的文化命题,历史文化名人往往就是城市的某一领域的文化名牌。既可以有效弘扬,又可能打造城市的文化产业。

 

            东坡与名牌

 

东坡与名牌

 

东坡与名牌

 

 

东坡与名牌

 

                      (图片均转自网上)

 

明人笔记中说,陆宅之善于逗笑,说话诙谐,常对人说自己喜爱苏东坡。别人问:东坡的诗词文章、书法绘画,你喜爱哪一项?陆答:我特别喜爱一味东坡肉。闻者大笑。我觉得这说法可笑也不可笑,东坡肉作为传统名牌膳食,的确流传至今。开封的酒店里有此一道名菜,杭州街市上的东坡肉店何止一家。东坡既是大文学家,又是喜食肉的美食家,东坡肉即是饮食文化的一个名牌,今天不是已经在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了吗?

我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知道苏东坡在降调黄州时还发明过两道名菜,应为一菜一汤,即“东坡鱼”和“东坡汤”。书中对于汤和菜的做法有着详细的记述。可惜没有人去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今日餐饮的名牌。至少,湖北的黄州首先应该做起来。

东坡在文学方面的名作甚多。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惠崇春江小景二首(其一)》等,中小学生都会背诵;名词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至今传诵不歇;名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有的已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这些名牌诗文都可以成为相关城市的文化旅游选项,合理地开发利用。在这方面,杭州西湖和惠州西湖对苏东坡及“苏堤”都做了很好的旅游文章,其名人名牌效应,势必将增强城市的魅力。

东坡的书法名气亦大,宋代四大家“苏黄米蔡”之一,几乎尽人皆知。据说在翰林院替皇上写圣旨的那段时间,东坡的字已经身价百倍。有一个小太监专门在废纸篓里找东坡的弃字,装裱好了到市上去卖,价格不菲。后来被东坡发现了,小太监好生求情,东坡心生恻隐,方才放了他一马。这件事从侧面说明东坡的字在京城开封深受喜爱,市井书画界也是求之不得的。现传有一份宋拓苏字帖,上面记有一个妓女的诗《天际乌云帖》。那是东坡经过杭州,太守陈襄邀宴,营妓周韶在座伴酒。当时周正在居丧,故一身白衣。宴席上周韶请求脱除妓籍,并写下一首绝句:“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常念观音般若经。”东坡很赞赏,当场书写了这首诗。太守与众人皆感动,周韶终得脱籍从良。东坡题扇书画中有不少这类故事。开封的书画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倘若再打造一个“苏黄米蔡”书画市场总是具有可行性吧。

东坡为大学士,乃京城内外顶尖名人。除了诗词书画之外,日常生活的细节有时也成为人们仿效的对象。当时京城文化人大都喜欢佩戴冠帽,出行时或上下朝显示一点身分派头。东坡不愿随大流,便自己设计了一种巾式帽,帽顶高而且前倾。这是用长巾折叠起来的的一顶学士帽,用起来方便美观,气质不俗, 材料也可因人而异,高档低档听便。都市常有流行色,有心人仿东坡帽制成商品上市,颇受欢迎,竞相选购,十分流行,成了服饰行业的一个不小的名牌。这既是东坡在服饰文化上的贡献,也是宋代文化与经济融合的范例。

有人说东坡还有一个名牌即“东坡菊”,此说出自苏东坡错改王安石咏菊诗的传说。东坡出调黄州见到“吹落黄花满地金”的情景,十分感动,并与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这样“东坡菊”与陶潜“东篱菊”构成了谐趣。人们未必认可,姑且存此一说。东坡倒是有咏菊名句不可不诵,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花”等。菊花也是个颇有潜质的文化产业,在种植、经销、医药、饮食、生活装饰等领域都有广泛的消费需求。识得东坡菊,收获满地金,谁来把菊花做成一个有含金量的文化品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抄书小记
后一篇:咏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