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宾访谈】徐骁: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三好学生?

(2009-04-10 11:49:21)
标签:

教育

三好学生

高考

应试教育

创新

分类: 嘉宾故事

一定是要培养创新人才,并且以此建立评价体系。

我们中华民族缺少创新文化的因素,我们现在太多的是封建文化的遗传。所以不发动一次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运动,不改变民族的文化土壤,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一流的大国,强国。

创新文化分五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就是问题教育。

北大校长谈做人,人民大学校长谈做人,中国人一再强调,怎么做人。学生第一要务干什么?学做人。这很滑稽,这根本就不懂教育。做人是你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一个渐进地、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面的,好比说你的团队合作式学习、实践学习、道德修养的培养,国外很重视这些,恰恰我们中国不重视,我们只重视分数,其他的一切都是小意思,都主导不了你的命运。前两年北大校长和耶鲁大学校长在央视有一个对话。主持人问,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最重要的三个任务是什么?北大校长说学会怎样做人、学会怎样为社会做事、努力学习。耶鲁大学校长怎么说?第一个就要质疑一切,怀疑一切。第二个就是独立思考,完全地自我地独立思考,不是老师出一个现成的问题让大家都来对一个标准答案的思考,这种教育是腐败,很落后的一个教育。第三条是努力学习。

所以就明显能看出我们两个国家的一个教育的思想的差异,你学做人,所有的人都学做人,你还办大学干吗?你还莫不如办慈善学校,慈善学校一心为他人着想,对不对?做人是在从小的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国外有社区,学生可以到社区去做义工,包括到企业、父母的单位去参加社会实践,我们中国反倒没有,中国就强调做人,其实中国人做人做得最不好。 

第二个板块就是人性化的赏识教育。

国外鼓励学生实习,让一个普通的学文科的学生去采访国家最优秀的一个大法官,名记,或者是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学者。那这个学者当时就心里感觉有压力,感觉他不会来接见我,不会给我这个机会来采访,那老师马上拿起电话替学生,报学生的名字,喂你是谁谁谁的秘书吗?我是学生记者谁谁谁,我要对您进行采访,采访的目的是一二三,请您能给我这个机会,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就是说老师这种人性化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他的社会实践的能力,而在我们中国是缺乏的,我们的中国教师缺乏与学生人性化平等的沟通,缺乏“推一把”的精神,中国的好多老师我知道,让学生干吗?给自己打工。自己忙不过来的事务就让学生来帮忙,中国老师干这个行。但是真正地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思考问题,去创造问题,我们的教师就不过关。那你这个国家教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 

第三个板块就是启发式教育。

有一句话说得好,国外的老师是鼓励学生跳起来自己摘桃子吃,中国的老师是把桃子摘下来喂学生,一口一口地喂,吃饱了还继续猛喂,猛往下压,吃撑了,把喂撑破了也得压,为什么?考出一个高分来,这就很不人性化。启发式教育就是说所有的问题在你老师知道答案的时候,尽量不告诉学生的,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心目中对一个事情的看法他都是有自己独立的看法,那你如果像中国这种应试教育,老师规定标准统一答案,那就是把所有人的脑袋统一到一个思维下,对不对?就是典型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教出来的学生,他是没有自我思考能力的,国外老师他是鼓励你,把一个论题交给你,让每个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去解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个问题可能有一百个解读,都是对的,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统一的答案的。 

第四个板块就是实践教育。

国外的学生有很多的课外实践的东西,好比说你学数学,你拉到社会上去丈量土地,去丈量机场,去计算机场的客流量,我们北京,有几个学生有机会去丈量鸟巢的各种的有效的数据?知识灌输教育是培养不出来人才的,知识灌输得再多都是人类已知的文化,只有实践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很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实践证明,在各个领域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从实践的中得到的,现在中国的博士生、研究生世界数量第一,水平最差,连印度都不如。什么意思?就是你书本的知识是没用的,这些知识你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图书馆去查阅的,你不懂不要紧,唐诗三百首一首背不出来都不要紧,你只要想用它,到网上一查就OK了。你缺乏的就是一个从实践中来的那种创意,那种实践能力。 

第五个板块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它的根儿是哪儿来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理念,几千年了。古人都能提出因材施教,我们今天很多教育者在喊因材施教,但是我们回首看一看,哪个学校在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不是共性化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对每个人的每个特长进行各有特色的这种教育才是因材施教,我们今天哪个学校做到了?因材施教它是真正尊重每个人的不同的个性特色,对吧?真正地尊重张扬每个人的,鼓励每个人张扬自己的个性特长。去发现问题,去实践,去勇于实践,去解决问题。大家能坐下来反思一下,有没有决心做到因材施教?那只要这一条,中国的教育马上就会变的。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因材施教,对不对?大家每天都在上同样的课,考同样的试,对不对?然后通过一个高考独木桥去争夺所谓的好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