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清玄说:人若到50岁还执着,算是浪费了生命

(2008-01-11 20:40:22)
标签:

林清玄

学佛

散文

修行

文化

分类: 挣工分的
林清玄说:人若到50岁还执着,算是浪费了生命 
 
    前不久在珠海一家酒店专访林清玄。官方安排的时间是一小时。林很随和的样子,无论在一对一的访谈中,还是在次日面对上千人的讲座中,都有点台湾人特有的、那种刻意要让听众高兴的劲儿。但他讲的东西,却有不容忽视的内义。
 
   问:这20来年里,您以一系列清明活泼“学佛散文”,从文学到佛学,自成一家之言,在华文读者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文章中,显示出一种很特殊的细致的思想修为,您认为您这是从文学中获得的,还是从实修中获得的?
   答:文学是不可能给我这一类东西,我是从修行中获得的。

  我曾经闭关3年,专心修行。那时我三十岁出头,辞了职,住到山上一座房子里,每天的生活就是打坐、读佛经、散步,以及向学佛的老师、高人讨教。

  然后我就发现,我的心从来没有那样静过,我也从来没有那样专注地观察自己的内在,而那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忽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清明,生活态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从容。

 

  问:您三十来岁时,正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功成名就”,已经拿过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担任着报社一级主管,是什么样的机缘,促使您辞职而转向修行呢? 

  答:那时我虽在事业的高峰,但成功带来的是压力,而不是幸福。我每天生活在繁忙、疲劳中,有时候非常空虚茫然。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是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一句话:“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 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我已经年过30,我做的什么事情与觉悟有关?我必须寻找精神世界的出路。

  “觉悟”这两个字当时给我极大的震撼,觉悟是什么?查辞典,发现关于觉悟二字,佛教讲得最多最好,这个词,不是汉语中的原生词,而是一个佛学词汇,是随着佛教传进来的。我就开始看看佛教是怎么回事,开始读佛经。所谓觉,是“学习去看见”;所谓悟,是“我的心”。我怎样才能学习去看见我的心?我希望学佛能帮助我一步步觉悟,能带给我更好的生命境界。

  当时辞职也是很多人反对的,亲友们都说,“你辞职几年再回来,能保证以后再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吗?”我说:“找到这么好的工作,能保证我幸福吗?”

  但我知道,每一分觉悟,都会给幸福多一分保证。

 

  问:那么,什么是幸?什么是福?您理解的幸福是什么? 

  答:这两个字我无法拆开来谈。幸福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跟欲望的满足。可这个幸福通常不会很长久,而且是永远填不满的;第二是文明跟文化艺术的层次,这个层次是比较恒久的,比较不会给你带来太多的负担,但是,这种幸福并不能阻止人生的痛苦;第三个层次,就是灵性的、精神的满足,到了这个层次,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问:那三年的修炼,对您的觉悟和幸福有什么帮助? 

  答:那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更深入的修炼,在于此后的平常生活中。学佛给我的最大收益,一是让我变得专注,就是活在当下;二是让我变得从容;三是让我保持内在的观照。这三点,可以让一个人生活得“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一步步走向觉悟。

 

  问:活在当下,这是您文章中经常讲到的一句话,为什么它这么重要? 

  答:“当下”是佛经里面最小的时间单位,一分钟有60秒,一秒钟有60个刹那,一刹那有60个当下。所以一个当下是3600分之一秒。把此前斩断,把此后放下,全身心进入当下,让你的生活单纯无挂碍,让你的时间饱满有力度,可助智慧升起。这样,你会永远活在最好的状态里,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内心总能打开幸福的开关。

 

  问:这么说,一个人幸福与否,是由其内在决定的,那么,有些什么办法打开它的“开关”呢?

   答:有四个方法,第一是要以“超越的心”看世界,要超越自我;第二个是“平常的心”来体会,人生本来就有悲有喜,有苦有乐,以平常心才能让自己从容面对,保持单纯的状态;第三个是“欢喜的心”过生活,即使喝茶,也要如一个禅师说的,“你端起一杯茶的时候,要有跟爱人见面的欢喜的心”;第四个是“柔软的心”无挂碍,“柔软心”,一是透过慈悲而来,二是通过爱惜自己而来,柔软心是随和、随缘、随顺、随喜。这需要一生不断的自省和修炼,一个人若到了50岁,内心还是刚强、执着的,充满压力的,那他可以说是浪费了很多年的生命。

 

    问:您生命中最幸运的是什么? 

  答:我最幸运的一件事情,是遇见我现在的太太。当时她是我演讲时的听众,认识时她还是学生,她邀请我到她们学校去演讲,我邀请她和我儿子一起去放风筝……后来我们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笔友,虽然年龄相差十几岁,但在思想上非常投契。我想命运是非常厚待我的,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真正在身心和灵性上都匹配的那一半,可遇而不可求; 

  第二个幸运,是我的三个孩子都非常孝顺和优秀; 

  第三个幸运,是我在年轻时遇上了佛法。这给我的思想、性灵、生活和写作都带来很大转变; 

  第四个幸运,是我在少年时立志当作家,找对了事业道路。

 

  问:在您的一生中,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答:是我的母亲。全世界都不相信我会当作家,惟独她信。我母亲是一位农妇,没什么文化,但她非常敏锐、慷慨而有气魄。我家有18位兄弟姊妹,其中有13位是我战死的叔伯所生,我父亲是他几兄弟中唯一的幸存者,所以担负起抚养侄子侄女的担子,这样家里非常穷。那时我母亲要嫁过去就要先帮别人养这一大群孩子,她没有犹豫。她嫁过来后又生了5个孩子。这18个孩子她都尽心照顾和教育,最后我们这18个孩子全部大学毕业,这在我们那个贫困的乡村,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我母亲有着非常细腻美好的心,一辈子都在追求美好的东西,小时候父亲在外饮酒很晚还没回,母亲带我们坐在院子里等他,虽然她内心很担忧,但并不会哀怨,而总是指给我们看星星啊,萤火虫多么美丽啊……我母亲还有个特点,每当我最困难的时候,她一定会出现在我身边,带来乐观和欢笑。

 

  问:您觉得您最好的年岁是什么时候? 

  答:我最近写了一本书,叫《在云上》。我觉得20岁的时候是站在桥上看风景,30岁的时候是站在楼上看风景,40岁的时候是站在山上看风景,50岁就在云上看风景。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看世界,你的视野越宽,你的困难就越小,你的思想就越豁达。所以,现在我认为我最好的年岁,是50岁以后。            

 

 林清玄说:人若到50岁还执着,算是浪费了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