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巴马朱棣文碳关税能源新政温室气体排放财经 |
分类: 气候·能源 |
刚刚接过权杖的奥巴马,行事中处处彰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初出茅庐,就大笔一挥,把辉煌了上百年的通用公司亲手送上了绞架,而他手下的内阁高官也丝毫不含糊——奥巴马指定的美国能源部部长,著名的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先生一上台便语出“雷人”,在中美这对彼此倚重的贸易伙伴之间树起一堵高墙——朱棣文在3月17日就任前的一次国会讲话中提到:“能源新政”会抬高美国企业的运行成本,如果其他国家企业并没有设置碳排放成本,那么美国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美国政府应该对那些外国企业产品加征关税。这些话是有所指的,美国是中国最大的产品出口国,一旦这一政策付诸实施,损失最大的就是中国企业。
因而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国际谈判代表就即刻指出:这是标准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借温室气体减排之名,行减排成本转嫁发展中国家之实。未来美国要是这么做,那么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就也可以跟着学,届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会完全消失,损失将不可估量。朱棣文说这话的时候,中国国内尚有很多声音在为他的登台欢呼不已,台下掌声未息,台上的人却已开始冷言相对,这让下面的观者不由得心中发凉。
我们可以大致为奥巴马的“能源新政”算笔账,看看美国政府如何来抹平这1.2万亿的赤字,这其实也是在探一探这个“魔术”的底,看它会不会“穿帮”,奥巴马到底能不能把这1.2万亿的财富凭空“变”出来。
首先是看电网的节电收益。美国电网目前年损耗大约是1000亿到5000亿之间,平均约3千亿美元。如果进行电网改造,初期需投入约1.5万亿,中长期看大约需投入5万亿美元,这样看来,电网投资改造后的10-20年间就可以回本,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其次,美国对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以及一整套的节能战略推广,会使美国的能源消耗结构发生根本的转变。美国现在的能源主要依靠石油,石油又主要来自于中东和南美。美国现在每年石油进口大约会耗费1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能够通过新能源替代和其它节能的办法,把石油进口降低50%的话,那么每年就可以省出5000亿美元的费用。
第三是对排污许可的收费。预计到2019年,排污许可收费可能会达到年6000亿美元的规模。
最后就是朱棣文提到的要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收取的高额“碳关税”,这一块费用不大好测算,实际上它到底能不能推行也是一个问题,因为这方面的国际压力太大,美国短时间内也不会实行,但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收费领域。
可见奥巴马的政府团队真的是人才济济,这笔帐已经算得很清楚了,它基本上已能够把政府的赤字填平。奥巴马政府就是希望用“能源新政”这服药,来拯救病痛中的美国,扭转美国在经济危机中的颓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这次之所以搞这么大的一套动作,除了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原因外,显然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美国是一个以战略见长的国家,美国政府的智囊们这些年来也一直没有闲着,他们在为这个国家的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作着战略规划。
有观点认为,正是由于美国政府的换届,才导致了美国政府对待全球气侯变暖问题所持态度的根本性转变。原来的布什政府是坚决反对节能减排的,当时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签署了关于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美国就是不签。即便美国内部的很多个州都愿意主动采取节能减排,以减缓气侯变化带来的压力,布什政府仍就是不签。所以人们认为美国这一轮启动的能源革命,采取节能减排以应对气侯变化的举措,完全是奥巴马政府的执政理念,而非美国政府的一贯主张。
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能源新政”是美国政府“蓄谋已久”的一个计划,绝非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凭空设想出的一个措施。这个计划之所以以前没有实施,是因为时机未到,如今接力棒交到奥巴马手中时,实施这个计划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所以奥巴马就成为了那个撞线者。当然不可否认,奥巴马政府的确是比布什政府显得更智慧一些,在道义上也比布什政府显得更高尚一些。奥巴马政府的一些核心人物,即美国民主党的一些核心人物,包括前副总统的戈尔等在内一直是国际上节能减排领域的领军人物,奥巴马总统当参议员的时候,本人也一直支持推动改变温室气体排放,这些都可以被归结为促进“能源新政”实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