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队半年,国足越来越象一支弱队了!
连续的几场比赛,国足的阵容相对稳定,打法看得也比较清楚,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地是,所谓的技术流和走地面还停留在主观幻想阶段。主观上的保守,配合区域的狭窄,中路渗透的缺失,进球仍停留在边路快速突破传中禁区内抢点头球,或者越来越多把宝押在定位球身上,让人们觉得这还是过去那支国家队,或者说比过去更保守了。
把配合不流畅,地面打不起来归结于场地并不客观,因为对手面对的也是同一难题,他们当然也不习惯。而且真正技术好的球员或者球队,对付和适应这场地也并不难,更何况我们的球员从小也并不是在多好的草上上踢出来的,有的在青年队或者低级别联赛中的场地与此也相差不多。但过程显示,黎巴嫩球员在由守转攻时通过层层推进和有效的渗透性配合却打得比较到位,而且从后卫队员开始发动的进攻经过中场球员连续的传递通过中场,再转移到对侧边路,边路球员快速接应到位,然后仍旧通过地面球打到中场最后形成攻门,这一气呵成的进攻倒是打了几次。虽然没有破门,但路子是那个路子。相信这群球员也不是天天在这种场上踢球,但他们还是能够快速适应,而且从球员的技术特点和球队的战术理念上比较讲求这些东西,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场地,他们敢于这么打,讲求控制球和传接球的连续性。过去我们说西亚队比较讲求技术和地面配合,黎巴嫩队虽然因为实力太弱不能成为代表,但这其是走地面玩技术的一个非典型的例子。
技术流和走地面是国足力捧的,同样也是目前中国足球学习的样板,但在实战中却始终不能真正打出来。整个上半时,国足在强化左边路,克隆地是瓦伦西亚,形成了威胁,但最后形成边路传中却显得方式简单,不象瓦伦西亚那样依旧通过地面的传递向中路渗透,而是简化为边路起高球,极似当年两翼齐飞下底传中的套路。
另外,两翼进攻力量不平均,赵鹏镇守的右路进攻能力弱,始终无法对公突破能力更强的蒿俊闵形成支持,而且在左路进攻大兵压境之时不能形成快速的转移,从而打压对手防守软胁。这也是进攻体系仍旧不完善的一个标志。
还有就是之前一直提及的,中路没有压阵的组织者,单前锋的锋线势单力簿,在郜林不断扯动边路时,中路得分点的缺失。这两个问题在之前的比赛中有过暴露,但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
其实,国足之后有一场阿根廷与西班牙的友谊赛,西班牙队在上半时将地面进攻和技术流演绎至极致,打得阿根廷球员满地找牙。我在上半时评论时就说了,打这种套路必须要求有这种特点的球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乎所有,否则不可能保持这种快节奏高质量的传接球。而且只有在完全掌握局而且采取一种攻势时,才能反映出技术流和地面球的优势,否则都是白扯。很难说一支打防守龟缩半场防守的球队会打出多么流畅的地面球进攻,比如接下来进行的爱尔兰与法国队的比赛,爱尔兰队就是一防守出色的球队,他赢不了你,你也赢不了他,他有数的几次反击,就是打打冷枪,搞搞偷袭,反击走地面还不如不走,反而不如过去长传疾攻的老路子更有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