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没怎么关注国奥的新闻,这两天却有几则关于国奥的消息几乎将人雷倒。一是参加东亚运的韩国队输给香港,中国国奥喜上眉梢,大喊抗韩雪耻的时机到了,“韩国队很一般,拿下没问题!”二就是这则故事的结尾,国奥队以0比3输给韩国队!
于是,很为这支国奥队担心,从去年参加亚青赛失去世青赛出线权,到之前参加越南邀请赛被越南人击败,到如今牛哄哄地大喊着“拿下香港没问题”后的慷慨赴死,这支球队哪里象一支即将征战伦敦亚运的奥运队伍的模样。击败越南队都成了天方夜潭,就是因为这支“菜鸟”韩国队输给了中国香港,就信心爆棚地认为“可以赢下韩国队”,我们的逻辑思维又出了问题。
显然,能不能战胜韩国队,不是取决于这支韩国队是不是“菜鸟”,是不是“业余”或者是不是那支在世青赛进入八强的韩国队,更不取决于他们是否输给了香港,而在于我们自身的实力如何,技术如何,战术如何,训练质量如何,以及个人能力如何。很显然,中国足球习惯性、想当然的思维方式又一次被证明是错误的,那就是我们总是觉得实力要强于中国香港,而中国香港又击败了韩国,所以我们就能够战胜韩国。但事实上,我们的实力不一定比中国香港强,因此中国香港能够击败韩国,并不意味着中国队就能击败韩国,或者即便是中国实力比香港强,即便香港击败了韩国,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击败韩国,因为足球本身就是不是一种简单化的游戏,或者说就不是头脑简单的人玩得起的游戏!
事实上,中国队也并非就是想当然,我们有现场目击的一手材料,比如就是那场香港与韩国队的比赛,国奥教练组给出的结论就是:韩国队实力一般,特点不怎么突出,甚至还有更详尽的比如:韩国队门将太差,队型前锋离后卫都70米了造成三线脱节,没什么整体,只能起高球。如此这般。但实际上,这是韩国队在与香港队比赛的表象,不代表跟中国队打就是一个样子。更不能还未交手就把对方冠名“业余”队,显然跟我们这些“职业”球员不是一个级别上的。韩国人青少年全是业余队,他们都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国奥级别的球队也同样如此。朴智星他们那届国奥队当时有多少都是大学生,而那届国奥中我们已经几乎全部都“职业”了,可职业的还是没有赢了“业余”的。这说明我们又犯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就是老认为自己“职业’,看不起人家韩国人“业余”。
这支国奥队,的确没怎么过多关注。但由于去年在北京台全程评论了亚青赛,对这支球队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是有点直观认识,我觉得套用之前我们给韩国人的结论最合适,“实力一般,特点不怎么突出”。说实力一般,其实很多人不一定相信,为什么?以有些媒体的话,这支球队很多球员有过中超效力的经验,更有不少球员来自徐根宝的中国曼联,有人也称之为“史上最强国奥”。说特点不突出,其实就是几乎没特点。其一,大家提到的几个有实力的球员都没有特出彩的表现,好象有一个周僚在有一场比赛中进过球。中后场有几个根宝足校,但技术层面上的优势也没有显示出来。其二,就是整体战术单调,缺乏整体感。再有就是不敢进攻,进攻中传球失误多,边路打不开便没有其他手段,最后也就是边路传中了。
最后进八强之后碰到乌兹别克,这个对手小组赛发挥并不好,进攻能力不强,身体对抗也不算太好,但跟中国队拼到点球最后战而胜之。接下来后来听说平过泰国,输了越南,现在又大喊着“我们不恐韩”输给了韩国。
中国青少年训练一直有过早成人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使得球员在之后的比赛中不讲究个人控制,总是将比赛过程简化到快速传递进而到边路突破传中,而我们的教练也习惯了这种训练方法。而以现在国奥队的年龄段正是技术成型,战术思维活跃的阶段,也是他们成长的最关键阶段。如果教练员不能在这个阶段给予其更多正确的,先进的“营养补给”,其成年后的发展潜力也会受到极大限制。国内虽然有许多有青少年培养经验的教练员,但在这个阶段带来的基本都是失败的教练。倒是08之星之初的外教练克劳琛、之后的杜伊给球队带来了不少活力,如果不是后期人祸频仍,那支国奥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这支国奥队树旗已经一年多了,还没有一场拿得出手的成绩,今年又失去了世青赛最好的锻炼机会,未来之路也不会多么顺畅。不如换帅吧,为得不一定是下届奥运会能打成什么样,为了这群孩子的未来,恐怕不得不这么干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