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需要养成的五个好习惯
(2025-09-12 15:21:12)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教论坛 |
孩子的优秀是一系列良好习惯的总和。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过:“对儿童来说,好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一生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假期是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关键时期。比起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习惯,好的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
本期,给家长们五点建议,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并养成好习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学习生活。
用阅读改变眼界
读书就是见世面最简单的方式。读史书,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判断力和思考深度,变得更加聪慧;读诗歌,让我们在文字中体会时代的更迭动荡,感受山河的波澜壮阔,品味人生的无常变幻;读哲学,让我们学会辩证思维,善于思考,在反思人生的路上完善自我……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必然是一个志存高远的孩子。一对懂得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父母,必然是一对有远见、有格局的父母。大家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看各种类型的书,让孩子从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书籍类型。
2.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根据书籍题材、类型的不同,选择浏览、略读、精读等方法,做好好词、好句的摘抄,学会写读书笔记。
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父母可以在家里设立一个读书角,打造适合读书的小天地;或者带孩子去图书馆,感受海量的图书资源和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4.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父母带孩子在家庭内部定期组织读书会,引导孩子阐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孩子巩固知识,同时也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用运动强健体魄
“人这一生需要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书籍塑造我们的思想,运动强健我们的体魄,唯有二者兼顾,才能淬炼我们的灵魂。纵观历年的高考学子,无一不是作息规律、热爱运动。学习拼的不是脑力,还有心态和身体素质。热爱运动的孩子能够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更强的抗压能力,也有更坚定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
用专注改变浮躁
“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比如,有一个孩子从小就成绩优异,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就连参加一些外活动,像书法、绘画、钢琴等,他的学习速度也非常快。后来在家长会上,他的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我们其实没做什么,就是平常在家里少说话。他若是在学习,我们就不打扰,就算饭做好了,也只是默默地等他自己从房间里出来。”专注力是孩子一切学习的基础,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只有在最大程度上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孩子才能逐渐进入专注的状态。因此,父母应守护好孩子的专注力,给予其不被打扰的空间。
用引导成就成长
首先,父母应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学习固然重要,但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其次,父母应帮助孩子及时反思。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具体的错误原因,对症下药,专项练习。如此,孩子才会在接纳自我中积蓄力量,在修正不足中稳步成长,明白优秀从不是单一的模样,带着勇气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成长最珍贵的礼物。
用目标改变效率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设立合适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妄自菲薄。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商量,根据孩子的能力以及孩子的意愿设立目标,让孩子学会拆解目标。当大目标确定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进行阶段性目标的制订,将目标细化后,孩子更容易达成,也就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坚持。此外,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设立奖惩机制。只有父母认真监督、奖惩分明,孩子积极配合、分清主次,才能让最初的梦想变成现实。
转自“网易新闻”《家庭教育报》(第1151期)25.8.20 (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