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生如何养成好习惯

(2024-10-10 08:58:24)
标签:

育儿

分类: 家教论坛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绪容易激动,听不进劝告。如果家长还像对待小学生一样严厉地批评说教,不但看不见效果,往往还会适得其反,激化亲子矛盾。与中学生沟通,家长需要改变心态,找准“定位”。

不当“法官”只做“律师”

    看到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不要迫不及待地下定论,而是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维护其尊严和权利。

不当“裁判”只做“队友”

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与失败,父母请不要“吹哨叫停”,而应该像队友一样加入战斗,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请父母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不做“加法”只做“减法”

孩子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到了中学以后,我们不能一味做“加法”,而要做“减法”,用一个好习惯取代一个不良习惯,循序渐进,不断修正。

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并理解规则,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取代为所欲为。

让孩子理解规则,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孩子最开始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敬畏之心。“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敬”会让人有所为;“畏”会让人有所不为,进而言行有度。

其次,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并培养执行的能力,取代怠惰因循。

古往今来,凡是卓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点,那就是能把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专心致志,其中突破。孩子在做计划时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时间有限,所以家长需要引导孩子适当舍弃,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做一件事,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时间,高效完成任务,孩子的成就感也会大大增加,进而提高规划和执行能力。

最后,引导孩子学会自省,培养反思习惯,取代好高骛远。

反思可能给孩子带来新的认知,也可能带来深深的懊悔,帮助孩子全面理性地认识自己,就是教给孩子自我完善的方法。

教育大家赛德尔兹认为,一个孩子在遭遇挫折时,懂得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个孩子就掌握了一种方法,在面对今后的人生时,会变得更加睿智坚韧。父母要让孩子从一件事情的结果中进行自我反省,就要引导孩子学会预想后果,舍得让孩子承担后果,并教会孩子用平和的心态接受批评,进而实现自我成长。

好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是在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中不断趋于完善的。初一的起始阶段正是一个重塑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行为将因而不化,长大后便可以“正心”“养性”“成德”,成就美好人生。

(摘自《今晚报》张丹丹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