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法”夸出好孩子
(2024-09-30 11:15:13)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教论坛 |
一个经常被夸的孩子,会更自信阳光、乐观积极,做事不畏惧困难和挑战。然而,如今夸奖的方法不对,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具体该怎么夸?建议试试“341夸奖法”。
“3”是初中生如何养成好习惯指3个“任何”,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事件上都可以表扬孩子。
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在表现好的时候,才配得到表扬。其实,真正有效的夸奖,不仅仅出现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更需要在他做得不够好时,打开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去肯定、鼓励他。
比如,孩子作业写得一塌糊涂,父母需要做的,是从一堆写得糟糕的字当中,挑出写得好的几个字,去鼓励孩子。这对于一个沮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让他感到自己还有希望,父母并没有放弃自己。
“4”是指4个“肯定”,即肯定情绪、肯定动机、肯定已经做到的事情、肯定可以提升的地方。
夸奖的前提是看见,不仅仅是看见事情的结果,更要看到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哪怕结果不是好的,但可以从孩子做这件事情的动机、所经历的情绪、已经做到的事情以及可以提升的部分,去给予他肯定。
比如,一个孩子努力了很多次,还是不敢补牙。这时,家长可说:“在那么害怕的情况下,你还是做了很多尝试,我觉得这就是勇敢。有点害怕是正常的,很多人都害怕补牙,妈妈也是。这一次你愿意张开嘴巴让医生检查,已经有很大进步了。”
“1”是指唯一标准,即孩子的正向感觉是否得到保护和增强。
很多家长认为,不管怎么样,使劲夸就对了,结果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原因在于,孩子觉得父母不真诚,还是感觉自己很糟糕。夸奖能否起作用,一方面要看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内存力量,建立起自我的内在评价系统,从内心认可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评价;另一方面,要给予孩子实际的帮助与支持,引导孩子一步步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变得更积极、自信。
所以,夸奖孩子时,要以孩子为主角,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在孩子感到挫败与沮丧时,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与优势,先帮孩子“做到”,再帮孩子进一步“完善”,让他一步步找回信心与兴趣,进入良性循环,从而越做越好。
(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