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向孩子坦陈家底?
(2024-09-20 12:32:20)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教论坛 |
在电影《抓娃娃》中,有钱人马成钢在富养大儿子失败后,搬进小时候往的破旧老院子,向二儿子传递家里很穷,要奋发读书的观念。此举引发网友热议:家长要不要向孩子坦陈家底?
不论贫富都应如实告诉孩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董舒琪表示,如果家庭不富裕,也应如实告诉孩子,不能一味哭穷。通过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可帮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懂得量入为出。
董舒琪还表示,不富裕的家庭可让孩子知道父母虽然不富裕,但已尽力为孩子提供了好的条件,比如可以说,“我们下一步可一起做哪些努力进一步改善生活,以及怎样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而富裕之家在跟孩子说钱时一定不要夸大其词,比如可以说,“我们的经济水平足以支撑我们的生活支出,在此基础上还可时常满足大家的一些愿望,比如去读更多的好书,进行更多的艺术欣赏”。
对此,国家心理咨询师张燕也认为,《抓娃娃》中,家长装穷的做法不可取,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羡慕同学,甚至因为羡慕而遭到他人的歧视和欺负,“很容易形成自卑。当他有能力去挣很多钱时,特别容易因为金钱而做错事”。
告诉孩子家庭收入的具体构成
如何引导孩子并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张燕认为,首先,父母要真诚,向孩子介绍家庭收入的具体情况,其是如何组成的,以及父母的工作情况,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财富是怎么产生的,包括父母的辛勤劳动,加班加点等等,并告诉他要怎么合理用钱。
董舒琪也认为,这类沟通有助于增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而且可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劳,培养其责任感和独立性。
培养积极的金钱观
张燕建议,要培养孩子积极的金钱观。在孩子有一定金钱意识和管理能力时,可给予其一些生活费,让他自由支配,“一开始时,他可跟父母报账,形成一个记账习惯。在用钱过程中,他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懂得量入为出”。
董舒琪也认为,应该引导孩子合理用钱,甚至可激励他自己利用金钱去创造更多财富,或增长自己的见识。
另外,还要告诉孩子,积极的金钱观除了付出劳动后的金钱回报,还有金钱以外的收获,比如亲情、友情、荣誉感、集体认可等。
(摘自《杨子晚报》孔小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