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似乎永远有办法“管”他们。但是,当孩子迈开向青春期,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越管越反”,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建议家长尝试通过以下方法与孩子相处。
学会放手 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最突出的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生活中,父母要培养孩子青春期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自己处理生活琐事的习惯,事事代劳只会与他们不断增强的自我意识相矛盾。在孩子遇到困难、问题、挫折时,他们更需要来自父母“朋友式”的客观分析和引导。家长可以试着放手,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学会索取“爱” 很多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如此一来,在孩子心中便形成这样的一个概念——父母的爱是应该的。家长要学着向孩子索取“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在饭桌上,父母可以向孩子“撒娇”,要求孩子为自己夹菜。做家务时,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帮忙,表示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适当地学会“示弱”,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都要夸赞,不局限于学习方面。让孩子了解、体会父母的不容易,他们的参与感、责任感自然也会多一些。
第一份“保密协议” 偷听电话、偷看日记或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美其名曰想了解孩子,殊不知,这些行为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可以和孩子签订一份“保密协议”,写下什么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属于孩子的秘密,双方违规如何处理。
同一错误千万别“老调重弹” 对于孩子的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在沟通的过程中,请从“高位教育”模式转换为“平等模式”,用简短的语言来指明问题,积极引导。
家长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关注,孩子才能与家长的心更近,亲子之间才能有更顺畅的交流。
(摘自微信公众号“光明少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