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驾驶”

(2024-07-29 09:41:41)
标签:

育儿

分类: 家教论坛


不抢方向盘、别一直絮叨、关键时提醒

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父母诚惶诚恐,管多了怕叛逆,管少了怕孩子走弯路。最近有个观点,将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比喻为司机与副驾驶,有一定道理。

不抢方向盘。  如果说人生是一辆前行的汽车,青少年无疑是自己人生的司机,父母应该渐渐从驾校教练的位置放手,退至陪伴和支持的位置。现实生活中,很多亲子冲突的源头,就是父母的专制和独断,总是试图越俎代庖,强行让孩子执行自己的意愿和方法。从学习、交友、兴趣爱好,到选专业、找工作、择偶,专制型父母总是强调“为你好”,试图全面把控孩子人生的掌控权。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成长期,父母抢夺方向盘,势必激发孩子的激烈对抗。如果父母总是能成功镇压孩子的意愿,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顺从,甚至放弃主驾驶的位置。这样的孩子无法独立自主,,今后也无法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

不要在一旁直念叨开得不好。 每个开过车的人对这一点都能感同身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一样,如果父母总是唠叨自己不好,孩子的挫败感也会格外强烈。一些父母认为“玉不琢不成器”,觉得指出孩子的错误是教育的本分,有些甚至认为严厉的批评就是“挫折教育”,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剥夺了孩子抗挫折的资本,增长了孩子的无助感和自卑感。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和倾听,是被看见、被理解、被肯定。即便父母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也需要心平气和地和他讨论,先肯定其努力,再指出不足,并一起讨论改进的办法。

不要把当年“开拖拉机”的经验反复说。父母总是希望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经验,直接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但是往往忽略了,现在孩子面对的环境和问题,与父母当年已经大相径庭。如果父母希望帮助孩子,就需要先理解他们的困难。“刻舟求剑”式说教只会让孩子反感。脑科学也已经证明,只有自身体验才能塑造大脑,只有自己去摸索、去碰壁、去总结,才能学会正确的方法,走弯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当孩子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时,父母需要学会放手和闭嘴。

应该默默看导航,关注周边路况,快走错时提醒一下。  有的父母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叛逆心,说不得,最好啥都管。然而,事实是,即使青少年不总是认同父母的观点,但父母的想法和言辞仍对孩子影响很大,大多数青少年在重大问题上仍然会听取父母的建议。如果家长善意提醒,而不是冷嘲热讽、贬低打压,孩子是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的。

已经走错了,赶紧说:“没关系,不就多绕几公里!”。 当孩子遭遇了挫败,往往会陷入沮丧,手足无措。父母的安慰,可以托住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被接纳,这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汲取力量的重要源泉。但是仅仅安慰,可能也是不够的。父母还应帮孩子学会辩证地看待事情,明白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躲避,而是要从中学到东西,有所收获。可以启发孩子思考接下来怎么做,家长当军师,让孩子主动想办法,多尝试,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想要强调的是,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副驾驶,也是自己人生的司机。父母应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做出奋斗的榜样,这会潜移默化带动和激励孩子。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需要承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如果父母所有的休闲时间,都服务于孩子的学习,那么很容易让孩子认为“为了父母而学习”。而父母对孩子的讨好和牺牲,也会演变成一种“绑架”,势必要求孩子用优秀的成绩回报。

这些都违背了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主驾驶的初衷。如果父母能充分了解孩子,尊重、信任和支持孩子,允许孩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他就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司机,稳稳向前行驶。

(摘自《生命时报》刘文娟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