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切二)00:28:03:00
主持人:据我所知,21年前,其实是有一段惨痛的经历,是被逼出来的,咱们国家才有了水下考古?张主任?
张威:今天本来耿宝川先生也是要来的。
主持人:那是陶瓷界的泰斗了。
张威:当年他和冯德明先生,两个去阿姆斯特丹,就是拍卖,就是前面刚才说的迈彻·哈特,他这个人,现在印尼已经禁止他入镜了,他现在臭名远扬了,整个国际文物界都谴责他,他打捞了中国沉船,然后他在南中国海拍卖,以后我们去买,本来想去买,带了三万美金,结果一件也没买回来,感到拍卖价比较高,感到我们水下文物的遗失,流失很严重,而且我们中国有漫长的海上历史,所以说上面资源非常丰富的。
00:29:15:05
主持人:而且更可气的是,是有一些文物是被毁灭了?
张威:刚才王先生不是讲说。
王刚:60万件。留下不到40万件。
张威:太多的东西,因为水耗有这个特点,包括我们这个“南海I号”也是,它那个重复率特高,这个船舱里,一样的碗,存货的都是上千的上万的,一个器型,一个东西的,很多的,因为它是货嘛,要运输,肯定运的越多,肯定要重复率的,这种,所以说他要想保存价值,它就得要毁掉一部分,保存这价值是有可能的,因为它是对市场有冲击嘛,太多了以后,从市场角度考虑,确实也是,对中国当时的文物界,考古学界。
主持人:震动很大。
张威:刺激挺大的。
00:30:02:20
张威:回来以后,他向中央写报道,然后就是,当时就开始,决定起步水下考古,从87年开始,当时我们叫历史博物馆,成立水下考古学研究室,第一个专业机构,国内的,到后来就是变成,现在是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就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起因,起头确实是这个,……
考古(切一)00:56:18:10
主持人:那像这个沉船,我听说是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一直是留着一个悬念?是吗?张主任,这个秘密20年,从1987的年时候就知道了吧,最开始的时候您就知道了?
张威:刚开始的时候中英合作,找东印度公司的船,意外的发现了这个船,当时英国人想接着挖,中方就不同意,说我们这合同里没有这古代沉船,只有(),就没有继续做,后来就报国家文物局了,当时87年,1987年,就是我们水下考古是刚刚起步,我说用考古的方法做不可能,只能用那种打捞的办法,真成捞宝了,那就会,信息上就会,船体会受到忽视,所以当时也就没有做,就给放下来了,89年的时候就想做这件事情,89年的时候就和那个日本,水中考古研究所合作。
考古挂(一)00:58:06:20(考古切二00:01:20:23)
张威:就是做出调查,但是结果不是太理想,也没进行下去,到后来就一直等到我们,到了本世纪初了,我们的水下队伍基本上壮大了,这个项目又重新启动了,而且这期间哪,这个船,埋藏的比较深,
25米这样的一个深度,就是如果说涨潮,27米,这样呢,而且表面上它那是个渔场,渔船拖来拖去,拖网了,就给上面基本上拖平了,而且在瘀泥下埋藏的很深,所以一下子去挖它,去动它,一般人,难度也比较大,而且附近也有一个部队的观通站也是一直在监测,这样的话,就是一直就保存下来了,一直到了2001年开始,重新做这事情。
考古切(二)
00:04:19:20
浦寅:那既然有这种监控手段,还存在着抢救性发掘的这样一个可能性吗?
00:07:01:00
张威:暴露了。
主持人:目标暴露了。
张威:在日本还做过展览,在日本还搞过,94年在日本搞一个南海沉船的展览,造声势,募集资金,做这个事,中日合作,后来也没有搞成,最后这个事情已经比较暴露的状态,开始时候我们目标不是说一下给它做成一个大铁箱子,给它拿出来,原来我们开始的时候,就是要勘察清楚以后,采取一种传统的方法。把里面东西都拿走了,清理干净,然后做一个支架拖,把这船给弄起来,所以在现场你肯定能看到这船什么样,这是一个很大的,史无前例了,确实是史无前例的一个创新,就说整个,把它装里面,连泥带什么给它装里面。
00:08:04:14
王刚:那像您刚才说把这个东西先拿出来,然后把这个船体整个(浮出),这个是很有风险吗?
张威:我们估摸危险性是本身是大多了,因为潜水本身是有危险的,这个事,而且水下,27米深,如果你要船舱里再往下做5米深,就将近30多米了深,30多米深,人的工作就是4个大气压的()。
王刚:我潜过水,我下到4米已经受不了?
张威:两个小时就不行了吧。
王刚:不行了,对。
【小片2】:一艘宋代的古沉船20年前被偶然发现;今天,我们花费了数亿元人民币令它浮出水面;这艘船上到底装有什么宝物?古船出水能为我们揭示什么样的秘密?《五星夜话》为您拨开层层迷雾,揭示天价打捞背后的秘密!……
00:46:06:06
主持人:刚才大家对这个话题是讨论得非常激烈,王刚老师表示了遗憾,只看到了一个大铁箱子,并没有看到实质的内容,相必大家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好奇,那今天这样,我们在现场找到了一个小短片,我们来看看水下的考古工作者,他们是怎样来进行工作的。我们也看看这个船里面到底放了怎样的宝物,来,看一下。
【小片3】:2001年,在对“南海I号”沉船遗址准确定位后,2002年开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牵头,抽调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成南海I号沉船水下考古队,进行大规模水下探摸和局部试掘工作。
水下考古队员们多次潜入海底,获得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和文物标本。经过探查,测得“南海I号”长约24米;宽10米;埋藏深度约5米。船体大部分已经腐烂,水线以上甲板部分已不复存在,甲板下的隔舱、船体支撑结构还清晰可见。
2002年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出水的完整和可复原器物总计4500余件,文物主要以瓷器为主,经专家鉴定这些瓷器基本上属于南宋时期;这些瓷器在烧制好后随即作为销售商品被运送到船上,故此完全看不到使用的痕迹,同时非常幸运的是沉船船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被掩埋,隔绝了器物本身被海水冲刷,所以有相当数量的瓷器保存完整且釉面光亮如新。
此外出水文物还包含有金器、银器、锡器、铁器、铜钱、漆器、动物骨骼、植物果实等丰富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