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华之上

(2011-04-21 22:25:02)
标签:

香奈儿

斯特拉文斯基

杂谈

走进上海当代艺术馆的空旷白色大厅,玻璃柜中展示着香奈儿的设计衣物、首饰和她穿过的古董衣。海报上,香奈儿的照片被模拟成照相底片,颠倒了黑白,白色身影显影在漆黑底色中。她坐在高脚凳上,T恤外面层叠套着大把假珍珠项链,双手叉在长裤兜里,嘴里叼着烟转过身去。

关于她有很多爆炸性的传闻。她脸上却始终挂着淡淡的疲倦神情,眼神如水,笑起来很甜美。言语不多,脸上的生硬也许来自羞涩。相比之下,如今扮演她的人都太用力了。

不知道斯特拉文斯基是否这样静静地步入过她的工作室。在她的展示品中还有他赠送给她的钢笔手写的乐谱。如果他也来过,一定会看见她的执拗,沉默,一如看见了他自己的骄傲。他曾形容自己的作品是极化,在她那里同样适用:非黑即白,非黑白修女服即宫廷晚宴装。没得商量妥协。在她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随意堆着非洲的原始面具,雕塑,克里姆林宫的黄金饰品,乌木漆面的中国屏风。满室奢华只为衬托她一身黑白清高。

电影《香奈儿的秘密情史》编得简陋,爱情看起来简直像偷情。这段感情在外人看起来功利:香奈儿正值事业起步,有了点钱,包养斯特拉文斯基一家,想沾点艺术气质好跻身名流圈。在电影中,她只是望向他,一句也不说。但我们不信。像她这样戴着一大串假珍珠项链挑衅森严传统价值体系的人,一定会懂得现代艺术中的激情与寂寞。她穿着宽大的男式白衬衣,坐在剧场脏兮兮的破沙发上,头上一顶19世纪的烟晶吊灯照耀,冷冷观望着舞台上那个被春神选中的献祭少女,在某一刻也许也看到了她自己的影子。

         

相比之下还是原著小说比较动人。英国作家克里斯·格林哈尔希写出了一种叫做爱情的情绪。推开镁光灯,推开名流晚宴,推开辉煌的音乐会谢幕,爱情如春日溪流潺潺奔出了森林。这部传记体小说情节流畅,对白讥诮,却仿佛少了什么,是少了文艺片那种成全爱情的纠葛与时间吗?这样两个同样激情同样冷酷的人,碰上了就没打算躲开,犹豫不过是前戏。况且这两人当年一个37,一个38,再不相爱就老了。

越是华丽的爱情故事,细节处才越显出温情与悲悯。就如同他们在壮丽寂寞的生涯中,更能体味感情的复杂与真实。只是天才只为成功而生,并不为爱情而活。他们相爱相惜,却并不互相需要。

 只记得他们孤独的身影,在各自工作室里走神、等待,相对无语,用力地做爱。留下了一支执拗的钢琴曲和一瓶香奈儿的5号香水。纵使激情,伤感,反复求证,也攻不破两个完美的堡垒。电影中一直播放着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选段,这是个身份标识,一首确立地位的野心之作,在此营造艺术气息,却也真不是浪漫恋曲。

《上海壹周》专栏,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