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天打扫,夜晚祈祷

(2009-08-11 23:12:32)
标签:

穆特

巴赫

古拜杜丽娜

文化

    把家搬到江边,住进一栋34层楼的玻璃城。

    开始有规律地作息生活。晨跑,工作,午睡,打扫和阅读。白天望江,看着江风吹皱的水面,于是明白,随波逐流的人迟早会被淹死,但顺其自然是唯一的路途。夜里困惑,隔着黑黢黢的江面望过去的对岸,灯火万家,都像一只一只玻璃小笼子,也许每个人只不过是困在笼子里和自己作对,却常常误以为那是天大的事。

    午睡中被暴雨惊醒,天色晦暗,一时间分不清晨昏,想不起来自己置身在何处。只有客厅的CD机里还在播放小提琴曲,是如此熟悉亲切,将我拽回到原处。

 

    这几天,一直在放这张《小提琴协奏曲》。有你喜欢的巴赫和我喜欢的古拜杜丽娜,拉琴的是我们都不喜欢的穆特。巴赫的两支古代协奏曲,A小调与E大调,为小提琴,弦乐队和通奏低音而作,古拜杜丽娜2006年的小提琴协奏曲《In tempus praesens》。一首是400年前的,一首当代,构成了对照,将他们维系在一起,也许是其中的宗教感。当我们老了,明白爱情不过是一种情绪,而宗教音乐带来的不只是心灵的安宁,还有命运的启示,如果命运给了我世俗的犒赏,是否也将附赠给我一世的孤单?

 

    四壁很白,白得像消毒过,咖啡机扑腾扑腾地冒汽,电梯上上下下像耳鸣声持续。此时听见巴赫,就像看见了一片森林。巴洛克的杂草一团一团铺展开,像藤蔓绕生在墙壁,于是才有了旧日书籍中泛黄的忧伤。只有巴赫这样虔诚的门徒,才会在喜歌剧盛行的年代,日日埋头精耕细作地撰写复调曲,将巴洛克的繁花异草清理出细腻而灿烂的图案。如今听来,这些乐曲依旧打动人心,是因其中真实饱满的温情。这种谦卑的温情贯穿一生,令他的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听来都是一样的愉快,令他将那么天真轻盈的装饰风格沉淀下后人取之不竭的丰富宝藏,也是在他笔下,那个遥远的巴洛克年代才超级完美。我们在乐声中开始兴致勃勃地等待,等待缱绻细碎的花纹一圈一圈抽开,等待那个始终如一的终止式。

 

    古拜杜丽娜,俄罗斯当代女作曲家,从1992年开始定居德国。她曾获得汉堡最权威的巴赫音乐奖,却从未在任何音乐形式中模仿过巴赫。他们的关联,也许是作品中的宗教情结,也许是一种看似古典的先锋态度。即使古拜杜丽娜深沉地像个男人,在她的乐曲中总是能听见属于女人的情感洁癖。她总是在静默中毫不妥协地寻找一种轻灵的表白。那是一种剔除装饰与模式化的当代音乐语言,直接、敏锐并且优雅。几乎所有关于古拜杜丽娜的作品解读都在关心她的宗教观念。查阅她的家族信仰史,有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俄罗斯东正教,非常混乱,可是她的宗教音乐听起来抽象地几乎是纯洁的。这支小提琴协奏曲,简单到只是表达了她对小提琴的看法,在她看来,它是纤细的,无比缠绵的,又具有戏剧性,于是她抓住这个印象,让小提琴在它完美的高音区执拗地尖叫。

    也许在她看来,音乐就是她的宗教,她的命运。这又有什么奇怪,音乐本来就是宿命的。

《上海壹周》影音版8月4日

http://image-7.verycd.com/f1e2e83cd750bc1d5c2872526630066939239/Cover.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