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童的前世与今生

(2009-07-30 20:18:27)
标签:

王羽佳

克拉拉·舒曼

文化

神童的前世与今生

田艺苗

    看到这张DG黄标唱片的封面上“王羽佳”这个名字,觉得好生眼熟,后来想起来,多年前就买过一张王羽佳的钢琴曲唱片,那时候她还是个琴童,初生牛犊,在封面上稚憨地笑笑,像个被套上公主裙和花发卡的小男孩。那张唱片收录在“中国杰出音乐少年”系列中。而今的这张“Yuja Wang”的封面,她俨然已经是国际化的女钢琴家,抖擞着两只黝黑的胳膊和为钢琴而生的一双纤巧大手,脸上却挂着东方少女的羞涩。

   在羽佳的童年时期,就已经出色地解决了钢琴弹奏技巧,赢得了一大堆钢琴比赛,在那张童年专辑中,高难度的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她已经弹得很溜。那琴童之后的道路在哪里?2001年,14岁的王羽佳离开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只身去了加拿大,之后又去了美国费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游学的几年,她练琴,游历,阅读,思考,从一个憨憨练琴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心思缜密的女独奏家。这些努力成长的痕迹,都记录在这张蝶变退蛹的唱片里。

   第一次能够在DG出唱片,她勇敢地选择了这些曲目:肖邦的b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斯克里亚宾的#G小调钢琴奏鸣曲,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中间穿插利盖蒂的钢琴练习曲。肖邦的奏鸣曲,她弹得唐突而嚣张,几乎不像肖邦。斯克里亚宾的这支钢琴曲,在俄罗斯悲剧性的宽广中她捕捉到了一些印象派的神采。利盖蒂的练习曲是二十世纪的钢琴圣经,也是折磨乐手之典范,她弹得那么爽利实在是很不容易,体现了把握钢琴技巧上的杰出才能,而最后一首李斯特的奏鸣曲才是这张专辑的灵魂。整张唱片,风格杂乱,如此冒险或许说明羽佳目前更多地是在学习与摸索自己的道路,而她弹奏中的灵动和年轻女孩的那种不管不顾,令整张唱片听起来异常璀璨。

    通常女钢琴家的道路要比男性钢琴家艰难地多,首先在手的弹奏机能上就天生输了一截,大部分钢琴音乐文献事实上都是乐队缩谱,作曲家力求钢琴弹出交响乐的丰满与多彩,女钢琴家在力量上的缺陷会令音乐缺乏层次。羽佳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方向不是炫技,而是深入音乐。在这首李斯特的奏鸣曲中,我们听见了她的细腻与丰盛,半个小时的乐曲,从勇往直前的快板,到细腻叙述的慢板,李斯特从一个浪子、舞台杂耍师演变为天主教牧师的漫长路途,由她弹来举重若轻,自如衔接。

    人的音乐感接近一种原始的才能,因此音乐史上流传着许多神童的传说。童年得志,长大了往往就荒疏了。原因有来自年少成名的压力,但更多地来自专业化道路的狭窄,那些孩子除了高强度地练习自己的乐器,几乎不懂生活常识。在十九世纪30年代,童年的克拉拉已经名噪欧洲,每次旅行演出完一回家,她就喜欢抱着一本故事书去找舒曼(舒曼当时已经是法律系的大学生),要他讲书上的故事给她听,这可怜的女孩,每天忙着练琴,连基本的读写都不会。

    天才总是可贵在那一抹难以捕捉的神韵,神童的可持续培养一直是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学的难题。不是每个女钢琴家都会像克拉拉那么幸运,一生有舒曼这样的全才陪伴与培养。王羽佳的成长期在音乐综合素质上的锤炼就是一个参考,或许这样可以留住些童年的灵气,在此基础上有背后深厚的人文素养的滋养,大师也许就这样炼成了。

《上海壹周》影音版

http://www.51ctzs.com/uploads/COVER/%E6%B0%91%E4%B9%90%E7%BB%8F%E5%85%B8/%E7%8E%8B%E7%BE%BD%E4%BD%B3-%E5%A5%8F%E9%B8%A3%E6%9B%B2%E4%B8%8E%E7%BB%83%E4%B9%A0%E6%9B%B2-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