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友》杂志“家园版”访谈:田艺苗陪你听音乐会

(2009-04-16 22:16:35)
标签:

古典音乐

《女友》

文化

采访:红土   回答:田艺苗

1普通市民在听音乐会之前,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比如预先听一听CD,了解一下背景资料等等?

 答:我觉得音乐会主要还是为了放松精神,调节生活节奏的,所以不需要刻意去准备,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当然如果你对今天的音乐会内容特别感兴趣,或者不是非常熟悉,可以去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等等。我觉得,不存在懂或不懂音乐这个问题,主要是看你能不能感受它。如果去了解他人对音乐内容特别具体介绍,可能反而会削弱你对音乐的感受。  

一开始听的时候,你可以去听主题旋律,去听不同乐器之间的呼应、衔接,还有旋律的表情,比如一些音调往上的曲调,听起来会比较愉快、明亮,往下行的曲调就往往显得哀伤(像柴可夫斯基的某些主题),平稳进行的曲调就像是为之后的音乐展开累积能量(如一些进行曲)等等。然后可以去注意旋律的节奏,有些旋律音调简单,但节奏生动,比如舞曲、南亚的音乐。之后可以听整体的音响效果,合奏的效果等等,当然在这些都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去了解音乐的结构。主题是如何呈现、如何发展,如何再现,等等,主要是去寻找主题的线索。

如果对某些音乐感兴趣,我们会去了解音乐背后的作曲家、演奏家的生平,性格、传奇故事等等,当然我个人认为,很难说这些背景资料会对理解音乐有所帮助。

2能否推荐一些古典音乐的入门书?

 答:好的,关于古典音乐的书有很多,有一种入门书是介绍音乐基础知识的,比如基础乐理,音乐入门,你不可不知的100部古典音乐,古典音乐百日通这些,只是一个粗略的介绍,你可以在机场买一本,然后在飞机上就可以读完,但读完之后只是知道了几个术语几个人名而已。我觉得这些书并不能帮助你理解古典音乐。倒是有一些乐评人、作家的古典音乐评介,读起来蛮有趣的,这些书很个人化,角度新颖,会让你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比如《辛丰年音乐笔记》《陈丹青音乐笔记》、余华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杨燕迪、钱仁平、刘雪枫、贾晓伟、盛韵等人的乐评。

当然我觉得一些系统介绍古典音乐的书籍值得推荐,比如《西方音乐史话》《欧洲音乐史》,特别是保罗·亨利朗格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这是一部理论、艺术、文学价值都很高的巨著。另外还有一些音乐家的传记、访谈录、回忆录都值得一看,像《柏辽兹回忆录》、《肖邦在巴黎》、《李斯特音乐文选》、《瓦格纳全集》、巴伦波伊姆与萨伊德的对话录《平行与矛盾——在音乐与社会中探索》,还有《音乐轶事》、《伟大作曲家的生活》等等。

还有一些古典音乐杂志,比如《爱乐》、《音乐爱好者》等等,像《音乐爱好者》每期还会附送一张唱片。

3在听音乐会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有些什么需要避免的行为?

 答:讲礼貌就好,要尊重音乐家和乐手,不大声喧哗,不打手机,不好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在音乐厅里进进出出,走来走去,也不好像在电影院那样喝可乐大嚼爆米花,呵呵。穿着方面,好像在国内大家都不是特别讲究的,我觉得可以根据音乐厅的风格穿得正式一些就好了。如果是比较重要的音乐会,像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那大家都是很隆重地穿上晚礼服参加的。一般音乐会中有15分钟的中场休息,大家会聚在一起讨论音乐会、会朋友。

4古典音乐很好听,但是不懂乐理的人,可能掌握不好章节之间的节奏,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跟上演奏的变化节奏吗?

 答:我觉得懂不懂乐理都不要紧,主要从听觉上把握。比如说要去辨别,这个乐章的速度是慢板还是快板,音乐表情是深沉的,还是欢快的。然后是每个乐章的主题(或者还有副题)有什么特点,可以试着去辨别,哼唱。古典交响乐每个乐章的速度都不一样,都有不同的表现。

5古典音乐会和听众的互动不算很多,只有演奏结束后的鼓掌是一种交流,也不常有出乎常理的热烈或者冷清。听众还可以和演奏家有些什么样的交流?国外的演出现场,会有些什么不同的情况吗?

 答:一般古典音乐会是在音乐结束之后才可以鼓掌,不好在中间,听到喜欢的段落就鼓掌了,因为音乐有结构有整体感,在音乐演奏过程中,随意鼓掌、发出声音会打扰了音乐家的乐思。这不像中国的戏曲,在角色亮相的时候,会有一个摆造型的时间,专门让大家喝彩的。

在国内音乐会现场反应还是挺冷清的,大家都会很礼貌,不像国外,大家的反应比较强烈,听到精彩的,会全体起立鼓掌,会吹口哨喝彩,如果觉得很烂,会往台上扔西红柿、臭鸡蛋,呵呵。这主要还是因为在国内古典音乐不够普及,大家还没有比较。

6古典音乐给人感觉特别高雅,比话剧绘画舞蹈等更不容易接近大众,真是这样吗?在当代欣赏古典音乐,对于普通市民,会有哪些收获和意义?

答:特别“高雅”吗?那是因为古典音乐比较讲究,挺仪式化的。我觉得相比绘画舞蹈这些,音乐可能更抽象,需要更多的耐心,所以一些性格安静的内省的人会比较喜欢古典音乐。我觉得欣赏古典音乐,主要是为开拓个人的感受力,丰富精神生活,没有具体的或现实的收获,只是精神的愉悦。我自己也在文中写到过,“有时候,音乐只是在模拟人的感情,所以有些旋律会在感动你之前预先令你落泪。如果音乐真的能够教化众生,那它也会反过来重新教会我们感情。古典的音乐,诠释了古典的情意。那是一种成年的、朴素的,饱满而持重的感情。深沉却不乏激情。”有时候,音乐与感情一样,只为丰富你的阅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大家来抒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