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车与床戏的波澜

(2009-04-15 00:13:00)
标签:

007

《量子危机》

电影音乐

娱乐

                              追车与床戏的波澜

                                     ——大卫阿诺德的007电影音乐

    《007:拯救量子危机》是英国作曲家大卫·阿诺德(David Anold)接手约翰·巴瑞以来的第5部007。前几部分别是《明日帝国》、《黑日危机》、《择日再死》和《皇家赌场》。作为主流商业电影,007不但代表时尚,并且引领时尚,就连它的电影配乐风格,也鲜明地刻划了从爵士乐到摇滚乐再到《拯救量子危机》中唱主角的电子乐——这一20世纪主流音乐潮流的演变过程。

    一般在007电影中,音乐最出色的段落,不是追车,就是床戏。《量子危机》一进来就是追车,相比从前电子打击乐十万火急的追击,这段追车音乐冷冷的,带着迷惑,与丹尼尔·克雷格面临危机的眼神一样淡漠。克雷格言语不多,习惯闷头作战,动作场面增多,于是音乐也多起来。片中出现了很多段轻盈的电子乐,受简约派影响的音点节奏型反反复复,表情淡漠。在邦女郎出现的那一段,又是追车,这一回是乌克兰名模奥尔加·柯瑞兰克开车载着邦德穿梭在哈依奇岛的大街小巷,配乐仍然是简约派风格的节奏反复,但充满新鲜的音色变化,如阳光闪耀。这种简约风格的电子舞曲,让所有的危险动作都显得得意洋洋,充分展示007耍酷的本领。只有在最后一场高潮决战中,才出现电子打击乐和电吉他的配乐,从电子乐切换至摇滚乐风格。

    近年来007电影的风格巨变仿佛是因丹尼尔·克雷格引起的,这个沉默的中年硬汉,依旧保持着男模身材,看起来木讷又敏感,带着他漫长等待中准备已久的自信与不屑,带着一片质疑喧哗声在《皇家赌场》中登场,宣告那个俊美的007已经过时,新一代邦德需要的不是俊美而是魅力。这个演员没有被007定型,倒是让邦德转了型。他依旧衣冠楚楚,却习惯扯开领结;他不会甜言蜜语,但美女会自动爬上他的床;他依旧喝摇匀的马爹利,但不再用华尔特PPK手枪,而是公然将一把冲锋枪举过头顶。

    看完《量子危机》之后,好像大家都在说剧情看不懂,需要回头去看海报上的故事梗概。说实话,看了梗概我也还是不懂。或许耍酷的电影要的就是你看不懂。所以,配乐也变得很酷。片中有一段剧情发生在歌剧院。石油商人们一边听歌剧一边谈生意,歌剧的华丽唱段覆盖了画面,令枪战消声,故事在歌剧哀伤的幽默感中穿行。这一段配乐体现了阿诺德的鬼才,它为动作电影带来了上流气质,这一高明的装饰品让这部007显得更时髦。这种写法叫人回想起约翰·巴瑞在《霹雳弹》中那段以华尔兹舞曲配乐的海底大战,阿诺德如此向前辈约翰·巴瑞致敬,显然阿诺德在此更胜一筹。

    与以往的007配乐最根本的区别,是这一集中,那个耳熟能详的得意洋洋的邦德主题几乎不再出现了,大概是因为这支爵士曲风的主题在此与影片的闷骚气质不大协调,只有在片尾,它才轰轰烈烈地奏响,此时我们恍然发觉,如果没有这支主题的提醒,可能已经忘了这是一部007。

   《量子危机》并未给配乐家阿诺德大量发挥音乐的余地,电影漫不经心的低调风格却令007电影的配乐风格出现了决定性的变更,阿诺德从以往的摇滚乐开始转向电子乐。虽然在片中为配合剧情出现了好莱坞式的传统管弦乐以及摇滚式流行音乐,但整体来看电子乐明显占了主导。这一变更不体现什么优劣,从长远来看,它仅仅是与邦德电影一起记录了时代。(节选)

刊登于《书城》三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