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邦的爱与死

(2008-08-06 15:22:37)
标签:

《肖邦在巴黎》

书评

肖邦

乔治桑

文化

    买下这本书并断断续续地读完,最先是被它风雅的封面所吸引了:淡淡雾霭中的树林,透过来的晨曦,宽阔的喷泉,水的银波,浪漫主义时代风格的雕塑……,雕塑半露在喷泉水面上,是一驾神的马车,驾马车的青年男子优雅却有力地弯曲躯体,颈巾与金发被风吹起。书的标题写在右上角“肖邦在巴黎——浪漫作曲家的生活与时代”,黑色字体也被优雅适宜地缩小了。这样古老淡漠的图景,却精确阐释着浪漫主义时代骄矜的美与力度、迷人的优美外表与内心的奔腾。

    喜欢一个作曲家的音乐,就会想着要了解他更多。有很多音乐学者是把肖邦当作一生的研究课题。肖邦的一切都被过度解读了,他的钢琴曲、他敏感的手指、他的坏脾气、他的恋情、他的肺结核、他的白手套、他的墨水笔、他的性无能。钢琴的音粒容易在空气中消散,我们也只能凭这些来加深对他音乐的理解吧。

    这本书的作者,美国记者塔德·肖尔茨将肖邦的生活与演奏放置于广阔而动荡的19世纪的巴黎。肖邦的活动间接地牵涉与见证了重要的历史变迁,而这些又再次返回进他的音乐阐释中。如果只是为了怀念上个世纪巴黎的风雅生活,肖尔茨也算是找对了人了,肖邦是那个时代最绯艳的传说。苍白英俊的钢琴家,生活里回荡着圆舞曲、贵妇沙龙、时髦的女作家、绯闻和优雅的肺病。

    乔治桑是肖邦生命里的女主角。她是法国19世纪最知名的女作家。肖尔茨没有像那些肖邦的传记作者那样过于偏袒肖邦而刻薄地谴责她对他的伤害,而是花了很多篇幅描绘乔治桑给予肖邦母亲一般的爱与照顾,而对她后期离开肖邦的结局只轻描淡写,认为这是恋人间的误会,大师们也同样会犯爱情的低级错误。或许不仅这些。据说肖邦的挚友——画家德拉克洛瓦那幅著名的《自由领导人民》中,那个敞开着大地母亲般的丰满胸脯、率领人民冲锋陷阵的女神就是照着乔治桑的形象画的。正值风云际会、浓烟叠嶂的历史契机,以精力旺盛而著称的乔治桑已无法满足于仅仅作一个音乐家的女神,她的理想高悬在更远处。

有一些人肯定是意识到自己是历史舞台的表演者,因此要把生命里的所有情节进行地轰轰烈烈、有始有终。他们能永保优雅笑容、手持细脚红酒杯,穿梭在高贵豪华的沙龙客厅,拿捏分寸,进退自如。肖邦有大半的时间都在作这样的秀。在读过这本详细记录这些贵族沙龙胜况的书之后,我们不禁为天才感到惋惜,如果他不是这样夜夜笙歌来消耗他的身体,如果他放弃尊贵的生活表象,或许就能够活得长一些,可以写下更多的动人夜曲,可以有安乐的盛年与晚年。这样万人追捧的时光总是会随生命消逝,物是人非,夜曲却还在今天的沙龙里流传。可是天才都是上帝的奢侈品,晶莹璀璨也易折易碎,或许过人的才华本就是来自这天使般的纯真脆弱。

肖邦的音乐直接来自他善感的灵魂,与他喧嚣的生活无关。这是读过他的传记后的另一种发现。音乐家的传记如果太客观,越发让人感觉到有时候音乐有着脱离生活的虚无。活在音乐里的人常常有一种独自沉醉的冥想表情,他们以另一种因抽象而无限的语言来思考。

可是从长远来看,死得太早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因此只记住他年轻的容颜。浪漫主义作曲家几乎都早逝,像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他们的早逝也部分决定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形成——青春洋溢热情奔放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