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开有时,梦醒有时

(2008-06-21 22:35:44)
标签:

乐评

普列斯纳

文化

这几天家中的网线突然断了,好几天没有记日记。先把乐评贴在这里。

上海一周影音专栏:
                          花开有时,梦醒有时

第一首《晨曲》,是从一个混响的音点开始。钢琴曲像是在梦境中回传。钢琴的音色,那种具有叙述弹性的音色被混响细腻地放大了,变成一颗一颗的晶莹音点,回到了音色本身。令你想起童年时第一次听见钢琴音的那个下午,那声音像细碎的阳光,顷刻间洒满了午后的整个空房间。

波兰作曲家普列斯纳因为电影配乐而广为人知,《红》《白》《蓝》三部曲、《十诫》、《两生花》等等电影中的音乐都是他的杰作。这是他唯一的一张古典音乐专辑,《十首钢琴小品集》,由波兰钢琴家Leszek Mozdzer弹奏。普列斯纳没有读过音乐学院,早年在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哲学与化学,业余时间通过阅读总谱来自学音乐,毕业之后决心依照自己的兴趣工作生活,终成作曲家。他的音乐完全按照个人的喜好摸索而得,因此总是有一种体系之外的直率与轻盈,与他清淡而准确的个人风格相得益彰。一个不按照传统模式成长的古典音乐家,看起来仿佛不可思议,可是一个人的才华、灵感,是不能被学习与阐释的,它是一阵昏眩,一种天时地利的机缘。

这十支曲中,有德彪西的飘逸,有哈巴涅拉的节奏,有简约主义的沉闷反复,也有流行歌调的粗浅。普列斯纳通常是被解读出哲理、人文、抽象等等高深境界的,可是在这里,令这些乐曲摆脱了流行钢琴曲的俗套,竟然是他的散漫。他的幻想气质在每一支曲调展示之后,绵延旋绕,语焉不详,这样的展开缺乏张力,却令乐曲有了谜的结构。

仍旧是有来自电影的那种气氛的直接塑造与悲悯。那种清浅的戏剧性。在《冥想》中,是一个又一个偶然生动的和弦,恍如白鸟的羽翼倏忽滑出梦境的那一阵感伤。在《飞翔的艺术》中,是重复中显得麻木的简约主义音流,它传达出了那种因敏感而导致的冷漠,一种现代的都市病。《关于过去》却像一个必然的悲剧结局,一个不得不遵循的传统终止式,它让之前的种种迷惑,在此终于暴露了因果。

 

我相信,有时候音乐是可以很具体的,可以精细描绘出我们心中所向往。不知为什么,在这样清淡迷惘的乐声中,月的光影迷离跳跃,我竟然开始回顾自己的这个十年。青春没有想像中酷烈,它在漫长光阴里不痛不痒又千回百折,像电影默片黯淡中掠过,像一场眼见着即将错失的缘分。

我没有见过普列斯纳的照片,此刻他的音乐为他描绘肖像,仿佛他是那个熟悉的陌生男子,穿白色衬衣,轮廓清瘦,始终静默低迴,在我们的青春里漫步。

寻觅半生,爱上的原来都是同一个人,寻觅半生,才发现这个人原来并不存在。但他却无比真实无所不在。在电影中,音乐中,在发黄书页中,在每一次低头回首的恍然一梦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告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