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乐评《asturiana》文化 |
以中提琴与钢琴的二重奏来演奏拉丁美洲的歌曲,就好像把游牧民族喧闹的野外歌舞拍成了一张黑白老照片,过滤了鲜艳,又经由时间荡涤,曾经浓烈的面孔看起来竟是忧愁深远。
中提琴不像小提琴那么华丽灵活,也不如大提琴那么浓厚缠绵,在传统乐队里它是尴尬的乐器,音色晦涩,无所归依。而当它遭遇这些哀伤的西班牙与阿根廷的歌曲,它的生硬感顿时被融化成了忧郁。
这一曲集中收录了26首歌曲,都是短曲。旋律美而模糊,节奏如风般随性。钢琴的伴奏也非常好,寥寥数音,就能让喧嚣隐退,回忆重现,而中提琴的略显平直的音色,令旋律出现了一片梦境中的苍白色。
标题的这首《Asturiana》是西班牙著名作曲家法雅的作品。“Asturiana”是一种西班牙民间乐曲的名称。法雅曾倾心印象主义曲风,也热爱西班牙的民族音乐,因此他的安达卢西亚风格总是显得很抽象,却又十分纯正。这里选用了八首法雅的曲子,除了第一首的《Asturiana》,其余的七首被放在唱片中部。我这才发现,为了避免26首短小的歌曲被排列得杂乱无章,这张专辑对曲目的安排也是十分考究的。数首器乐化的节奏生动的乐曲,被当成了专辑的展开部,而《Asturiana》与《Triste》这两支曲,在专辑的后部分分别重复,则构成了奏鸣曲的再现部。因此,整张专辑就有了骨骼血肉,同时它像一个慢热的人,缓慢地打开心扉,逐渐展现出他的温情,他的婉转,他的渴念,他的意犹未尽。这样的唱片,初听好像一般般,以为只能做背景音乐,需要一点耐心听下去,才会发现它精心雕刻时间的深情。
从第七首“Triste”开始,音乐被放慢了速度,暗示了进一步的发展。“Chevere”中拖曳着弗拉门戈音乐的激情,弗拉门戈的不屈不甘的气势,大概就来自这旋律的骤然停顿、缓慢拖延与峰回路转。我比较喜欢第八首“Cancion de cuna para dormir a un negrito”与第十首古巴歌曲,前者融合了哈巴涅拉的舞曲节奏与慢爵士的曲风,以及摇篮曲的功能,那一丝仿佛琴弦懈怠的微分音滑奏,仍是带着回忆中的恍惚。后一首将拉美舞曲与弗拉门戈舞曲混合,精彩却维持着整体的清冷感。混搭是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一种不可避免的风格,殖民地文化中的混搭却是这个喧闹的时尚名词所无法比拟的,它有一种血浓于水的谐调,它记录了伤害与怀念的历史。
或许南美这个地方,远远没有传说中那么狂野热烈,有的是殖民历史冲刷过的斑驳旧痕,繁华过眼成烟云的冷寂。听这些乐曲的时候,我总是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音乐片,《乐满哈瓦那》。在镜头里,哈瓦那古旧而洁净,阳台上镂花的黑铁栏杆锈迹斑斑,而房屋外墙上的浓艳色彩也已经黯淡。它的不合时宜的优美变成了它的哀伤。
罗曼·罗兰曾写道:“音乐展示给我们的是在表面的死亡之下生命的延续,是在世界的废墟之中,一种永恒精神的绽放”。这令我想到的,就是南美的音乐。在哈瓦那,那些眼睛漆黑深邃的老抒情歌手,不停地驻足歌唱。在家中狭窄的厨房里随手弹起吉他歌唱,在午后空无一人的咖啡馆中歌唱,与后来在卡内基大厅的辉煌献唱,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热忱。只有音乐,已沉入血液,成为日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