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y老吴
my老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1
  • 关注人气:3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境界决定作为?

(2024-08-17 09:14:06)
标签:

时评

智商

情商

境界

高境界的获得

           为什么境界决定作为?

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两手硬——一是要具有卓越的智力,见多识广、知识面宽阔深邃,并能达到超越常人的高度;一是要有良好的个性,比如不怕吃苦、不怕挫折、认准了的事情敢于坚持,比如不去患得患失、而是善于取长补短、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上述两点的确重要。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去概括,即是说杰出之人应该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这当然没错。但是,为什么还要说境界决定作为呢?

主要因为:高情商包括许多方面,比如要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理解他人所思所想、善于洞察事理按客观规律行事、善于团结人并打动他人、善于巧妙地诱导他人按共同努力……除了要能将这若干方面恰当结合起来,综合利用,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却往往被忽视或轻视了,那就是:当事者在不断提高自己智商情商的时候,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境界,应该说是情商里面最重要的成分。

因为,在为人处世上,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一个人最终将怎样做,关键是要取决于他的思想境界。只有高思想境界的人,才能“忘我”:一方面全心全意为了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从而能够形成巨大的合力;另一方面,也才能“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高瞻远瞩、有条有理地处理好所有事情。许多中国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其实是说,真正的能担当重任的人才,往往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其成长过程,必然是一个必须的没法逃避的不断提高自己思想境界的过程。很多人经受不起这种考验,只能被否决淘汰,消遁于“江湖”;唯有能够“忘我”者,才能挣扎出来,实现思想境界的“脱胎换骨”。

所以,高情商、高思想境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练就的。一旦具备高情商高境界,才有可能超凡脱俗。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高情商高境界呢?

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基础。那些不讲道德的人,尽管在情商锻炼中也能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其立足点肯定是错误的,只想着怎样欺骗他人、利用他人,如蒋介石似的最终只能众叛亲离、惨淡收场。这种人老谋深算,却不可能达到高情商、高境界。只有那种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才能排除万难,修成正果,成就大事。

众所周知,春秋时代的齐恒公,与管仲曾有一箭之仇,差点被管仲射杀。可是,当管仲失败沦为齐恒公阶下囚时,齐恒公听取了鲍叔牙的意见,认为管仲射他是忠于其主、忠于职守有道德;认为管仲有雄才大略,于是便大胆启用,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倘若齐恒公境界不高、鸡肠小肚难以容人呢?他必然会“除掉”管仲,同时也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情商与思想境界、尤其是思想境界,那是必须历经艰苦努力、才能逐步提高的。大师王国维曾经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不过,就在那篇阐述文章后面,王大师又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则可称为第四境界了。笔者曾把王大师的这四层境界简称为脱俗、诚心、笃意、升华,可见高境界的练成绝非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就能迎来,而是非下苦功夫不可的。

最后,则应明白,极端的逆境锻炼,将锤炼人的意志、逼着人奋发努力、聚精会神用心思索、不断转换思路探寻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创新思维自然而然地冒出来,许多过去不曾想到的办法措施也将露头。所以,这不仅能有效‌曾益其所不能”还将因害受益,更有本事、更具创造力。

过去,我们经常关注人才的顺利成长、快速成长,这固然应该。但应正视,顺境成才与逆境成才这两种人才,也是有较大差别的。很可能,顺境成才者将拥有智商上的优势,而逆境成才者则将具有情商上的优势。而真正的高情商高境界者,很可能较多产生于逆境成才者之中。所以,要重视“挫折教育,”对于从事管理与社科研究的人才,更应有意识地提高其情商与思想境界。

境界决定作为,绝非信口雌黄。

                         2024.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