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病毒的“逆淘汰”
(2022-03-20 09:53:16)
标签:
时评新冠病毒病毒变异动态清零逆淘汰 |
关于新冠病毒的“逆淘汰”
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大规模较量已经历两年多。起初,由于情况不明,人们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是匆忙上阵,应对效果不够好。如互联网资料表明,在2020年1月30日,重灾区武汉市的患者死亡率达到6%。最终病毒是控制住了,但是弄得全国人民异常紧张。所幸党中央高度重视,引导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终于逐步实现全国的“动态清零。”
然而,新冠病毒在国外却逐步蔓延开来。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一是许多国家对此病毒的危害性缺乏认识,重视不够。比如,那位疯疯癫癫的特朗普总统,自以为美国医疗卫生事业高度发达,根本不把病毒当回事,人为导致病毒在全国大流行。二是另有一些重要国家应对措施有误。比如,科技高度发达的英国,却要人们像中世纪那样采取消极的“群体免疫”,致使其危害日甚一日。三是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起初政府部门向美英看齐,后来面临极大的挑战了也没法形成共识,一致采取行动,致使新冠病毒“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愈演愈烈。
很明显,该病毒在许多国家已经形成失控状态,由此将使不少国家面临一场“大浩劫”,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健康水平将严重受损。从总体上看,新冠病毒已经在人类“立住脚跟,”今后,人类不得不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战略准备。早做好准备可能获得主动权,迟做准备只能陷入被动。
当有的同志看到这一结论时,也许会产生悲观的情绪。认为新冠病毒既然不可能被消灭,人类势必深受其害,前途堪忧。笔者要说,错了,对立统一规律决定了:矛盾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最差结果也将是相互适应,如同多了一种厉害的流行感冒,绝不可能再像发生初期那样令人心惊胆战了。为什么呢?
因为,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新冠病毒内部,由于人的干扰,使其存在着一种“逆淘汰”的规律。在起初,由于对它不了解,让其“横行霸道”了一段时间。不过,它的“横行”也让我们高度重视起来,全力应对,于是在与病毒的较量中人很快取得优势。如此一来,第一波较量在我国是人类大获全胜(暂不谈其来源问题),如果国外能像中国一样积极应对,也许新冠病毒是成不了气候的。这说明,病毒単凭其危害程度厉害、危害大是无法立足的。它只能害死不少人,与死者同归于尽;但危害越大,越容易引发人的严阵以待——这实际上是说,可以认为,病毒自身越厉害越不利于自己的发展繁衍。于是,难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唯有那些危害不够厉害的变异才容易保存并发展扩散,在病毒的变异中,于是,产生了“逆淘汰”机制。这一机制,最后,势必使得人类与新冠病毒最坏的结果也是相互适应、“和平共处”。如果人类能够生产出价廉而高效的药物,用一次或几次就能终生免疫,最后也许能够彻底战胜它、直到开除其“球籍”。
当然,物种的生存发展具有复杂性,一种病毒存在向若干方向发展的可能。新冠病毒一度在中国遭遇“灭顶之灾”(不排除可能存在潜伏的余孽与变异),于是在国外,它逐步产生出危害稍差,但传染力更强、早期无症状且潜伏期长的新变异。如今,这种新变异的新冠病毒已经不知不觉地潜入我国,形成一波新的令人担心的势头。尽管其危害力度将逐步降低,就目前看依然不可小视,我们仍然需要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另一方面,考虑到不少国家对新冠病毒已在实施“群体免疫”措施,很多人已携带病毒。我国实际上是被病毒包围着的,四面八方都在向我们进攻,这有可能使得防不胜防。如此一来,就要求我们在新冠病毒的防治上,指导思想要由严加防范逐步转为增强和扩大治疗能力,为此生产出更多价廉物美的高效药物。很明显,再度长期“闭关锁国”是不行的。只要有效的治疗能力大幅度提高了,新冠病毒也就谈不上能有多大危害了。
当然,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切不可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