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风格  从苏州看武汉

(2009-08-14 23:27:34)

  城市风格  从苏州看武汉

  自古苏州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从伍子胥建造苏州城迄今2500多年,城市结构基本不变,街道依河而建,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构成独具一格的水城格局。《平江图》描绘的宋代姑苏城,被护城河围成方方正正十分整齐,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家家临水,户户行舟。小巷、小桥、流水……这些本不是用来吸引游客的人造景观,是自然形成,天人合一。

  今天,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仍至中国不可或缺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成为苏州经济新增长点和新支柱产业,进入国内五强。究其原因,我用一句最直白的话,就是苏州不建高楼。

  仍然是碎石子嵌砌的、长有青苔的小路,黛瓦缀边的白粉墙,多处高耸别致的古塔,随处可见的,门口卧着小石狮子、门庭立有影壁、内有一口小井的宁静小院;紧临民居墙边,流淌的幽深泛绿的河水及粉墙下临水的小石阶;带着远古印记的城楼、城墙、狭长的拱桥,还有桥下不时荡过的带蓬的轻悠小舟……。虽然颓败、古旧、斑驳,甚至圮废,仍成为世界各地旅游者的追逐之地。

  苏州无高楼,是因为懂得敬畏与尊重 ,懂得如何传承历史,懂得保护祖宗的遗产。即便是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苏州人并不盲从如许多城市样,大兴土木,毁旧建新。而是竭尽维护固有的历史文化,为后人留下500多处历史文物,为世界奉献九处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苏州共接待境外游客181.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41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5亿,占到占全市GDP 9.74%。今年春节假期苏州旅游收入达12亿。而同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武汉仅3、17亿。可见武汉有如此大的差距。

  历史武汉,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我的父辈曾以从石库门的里份走出而引以自豪。今天的武汉,我的评价是,没有准确的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是老不老新不新,老(建筑)中插新(建筑),新无生命。杂乱无序的水泥森林,遗弃了老汉口贵族的派头,多成为一堆建筑的垃圾!

  最近从汉网上看到一群执着的“人文卫士”,以关爱武汉家园为己任, 呼吁“保护江汉路”、“为保护武汉名人故居”,并身体力行。作为身处异乡的武汉人,我深为感动,希望能与你们并肩战斗。

  

                                          2009年8月14日于苏州胜浦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