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探幽、访古、寻胜,填充了我所有的休息日。半年多的时间,游遍了苏州园林卡上的所有风景点,又把范围扩大到古城区之外,周边的灵岩山、穹隆山、上方山、及太湖上的洞庭东、西山,大都成为脚下的风景。知道我有这个爱好的苏州朋友老周,极力推荐一处天然秀野,充满幽奇的地方——树山。一片有数百年历史的果园,因一个怪异的字“圌”(chui),注定生僻得无人认识,莫说一个外地人,就是许多老苏州也知道的不多。
树山,地处苏州西郊,南阳山北,太湖东,通安镇戈家坞的山凹里,一座山形似“圌”的古代坐具,苏州方言将它读成“树”,因而得此地名。山下的村子得名树山村。
清明过后的一个周日,好友相约,老周作向导。开车由胜浦穿过古城区,往西上高速四十分钟车程。进浒墅关,抵通安,一路山峦连绵,满眼葱茏,新铺的柏油路面蜿蜒伸展到山脚,路两旁,黄的枇杷,绿的梨,橙色的是石榴。车到尽头,必须下车步行。顺着一条林间小路,钻进山里,立刻就有扑入怀抱融为一体的感觉。初春的和风,啁啾的鸟鸣从茂密的林中穿透过来,在幽静的山谷间回荡,撞击成无以伦比的天籁之音。
老周领我们在山腰一处简易平房停下来,园主迎上来热情的打招呼,和老周用我无法听懂的吴语寒暄,引我们在屋前的空地,一棵树干粗粝的大树下,浓密的树冠罩住这整块空地,仅能透过微弱太阳光。原来,这树姿优美,叶色浓绿的树就是杨梅树。石板方桌、腰鼓石凳、吊椅、井台、啄食的鸡、悠闲的狗……。园主忙着给我们泡茶,交谈中才知道他负责照管这里几千亩茶果园的一部分,现在正是清明茶上市的季节,主人一家正忙着给新茶装袋、封口。看茶叶包装上印有:“树山生态村——云泉茶。”我在屋外山墙边,发现手工炒茶的锅灶和工具,一下子把我带回30多年前下放知青林场的岁月,记起当年采茶制茶的手工劳作。
坐在静谧的山景小院,荡着悬吊的摇椅,喝着树山的云泉茶,闻着花果的幽香,聊着咸淡人生,一种涉身世外的逍遥,轻柔地将我们包围。山林的清新给我极大的满足,大有悠然南山的情调。还有什么事不能忘掉呢?
我好奇的问主人,“树枝上透出青涩的一点红,什么时候就长成鲜艳夺目的杨梅果?”
“再过不到两个月,杨梅就熟透采摘了。”
“到时我一定会来过把采摘尝鲜的瘾。”
杨梅是我国特产佳果。资料记载,沿长江流域以南,气候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均有栽种。江苏在栽种面积、品种、产量上仅次于浙江省,位居全国第二,又以产于苏州洞庭东西山的“大叶细蒂”最负盛名,其肉质细而多汁,酸甜而鲜洁。大诗人苏东坡有“吴越杨梅冠天下”赞誉。
树山杨梅原名为"圌山"杨梅,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果大核小、酸甜、汁多,清凉解渴,在“果型、吃口、色泽”上优于大叶细蒂。据说是珍稀的高岭土地质和江南烟雨气候成就了这果中珍品。亁隆皇帝下江南时吃过吴越产杨梅,独夸戈家坞(树山村)杨梅为最好。
现在伴随农业生态示范村和无公害产品基地的名气,正逐渐被山外面的世界认知。树山杨梅“才到开时旋摘尽,不留枝上有余香。”现场定单式销售,不待鲜果出山,就被开车来的游客一扫而光,价格比市场上卖五六元一斤,贵三到四倍。
任何水果都有采摘期,但我不知道对于树山杨梅,脆弱和娇贵得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当我满怀渴望再来树山,大约是六月的下旬,已经错过了最佳采摘期。好在缘分未绝,一棵棵冠盖如云有着百多年历史的杨梅树,虽已看不到密密匝匝的果红盛况,仍可见稀疏如玛瑙般孤傲的垂于枝头——让人馋涎欲滴的杨梅。
同来的朋友兴奋得弃车就一路小跑,直奔杨梅树下。园主准备好长梯、篾筐,被我们劫了下来。垫底的狼基根草嫩绿的小枝芽随着微风颤筐子往颈脖一挂,我抢着爬上梯子,瞪大眼睛搜寻,当我仰头伸长手臂,触碰到那紫色的丝绒般的果子,感觉到有一种不可亵玩的高贵,让你不忍下手。朋友都争着过了一把采摘瘾,残忍地
我们学着样子,直接入口品尝,先将杨梅舌头舔含,用牙齿咬破滑爽的果肉,再慢慢咽下鲜美的汁液,舌尖舒坦令回味隽永而绵长……。尽情地吃着撑着肚子,主人却不肯收一分钱,说,“这次不算,只是一点剩果,要品尝上好的杨梅,来年要赶早。”
这次树山行,让我开了眼界,人们趋之若鹜的东西,往往盛名南副,就譬如这树山杨梅,是真正的果中精品,却在深闺无人相识。
“饯春迎夏共传杯,光福青梅入馔来,待得批杷洞庭热,阳山五月有杨梅;山前山后火云红,肤粟堆时墨晕融,背出掇头齐上市,阳山各各说西东。“清代文人凌寿棋的《阳山杨梅诗》句,便是道尽了采鲜品梅的乐趣和情调。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