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堵“釜底抽薪”:增加城市数量控制城市规模
(2016-07-01 21:20:45)
标签:
城市堵车增加城市数量控制城市规模轨道交通 |
分类: 随笔 |
城市治堵,釜底抽薪之计应该是增加城市数量控制城市规模。除了极少数传统大城市,其他城市应该规模尽量控制在百万人口左右,中国需要借鉴德国模式,而不是重蹈墨西哥覆辙。
国家规划应该“全国一盘棋”,通过铁路干线连接直辖市、省会与首府城市、重要港口、国际口岸;通过铁路支线连接省内中小城市,通过城际轨道交通连接城市圈、城市带,通过地下铁路连接机场、港口、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居民区、商业区、行政服务中心。铁路运输应该统一速度,不再区分快车慢车,也就可以批次发送。
直辖市应该设置3个左右的市区,并按照功能建设大学城、居民城等10个左右的卫星城,有地下铁路与主城区相连接。每个省(自治区)在省会(首府)之外设置3个左右中心城市,分解省会(首府)的经济与人口压力,避免省会(首府)城市“一枝独秀”,例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徐州,浙江省的宁波、绍兴、湖州,湖北省的荆州、宜昌、襄阳,河南省的洛阳、开封、焦作。
中等城市应该集中全国60%的人口,大城市集中全国15%的人口,其他人口分布在小城市与县城。大中城市采取“标准化建设”,城市过境公路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城市环城公路外不再建设城区、城市中央公园北面是政府办公区、城市中央公园南面是居民区、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与出租车业务。此外,应该大力鼓励摩托车、电动车出行,城市街道专门划出摩托车、电动车道。摩托车、电动车强制驾照强制保险,甚至警车等执法车辆也是尽量摩托车为主。一方面减少出行压力,另一方面腾出出行空间。
居民出行方式,省际出行选择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市际出行选择铁路运输与城际轨道运输,市内出行选择地铁运输与出租车运输,这样一来私家车也就逐渐变成少数人的出行选择。出租车市场应该放开,“吮吸工人血汗”的“份子钱”制度应该废除,出租车采取“市场准入政策”,只要有法定注册资本、法定出租车司机数量、强制保险,就可以核准成立出租车服务公司。
公路交通逐渐成为轨道交通的辅助,高速公路干线承担省际公路运输,高速公路支线承担省内公路运输,前者与“国道”大致平行,后者与“省道”大致平行。高速公路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委托物业服务公司提供高速公路通行保障服务。
城市交通音乐台应该整点、半点播报城市路况特别是堵车路况,严重堵车则应该中断其他节目立即进行播报,或者借助网络向附近手机发出交通堵塞预警,引导城市车辆避开“堵点”。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武汉、南京、沈阳、西安这样的“超级城市”,应该尽量建设“新区”,必要时“城市分解”,例如武汉市分拆为武汉市、汉口市、汉阳市,广州市分拆为广州市、番禺市、花都市,佛山市分拆为佛山市、顺德市、南海市,各城市之间通过至少500米的防护林带隔离开来,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堵塞,应该可以开动脑筋治理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