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江东的后继王朝,前有东晋后有南宋,而南明基本是一路溃退,经历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只维系了区区17年(1644-1661年)。即使加上孤悬海外的郑成功祖孙三代22年,也仅仅是37年的风雨飘摇。东晋、南宋为何可以割据江东,而南明却快速溃散?
无论是西晋还是北宋都是毁于蛮族入侵,而明朝却是毁于农民暴动。蛮族入侵仅仅是摧毁上层建筑,大量政府军可以渡江组织抵抗。农民暴动是毁灭社会基础,政府军基本被消灭干净,后来南明王朝甚至不得不依靠李自成、张献忠的旧部,也就难以组织有效抵抗。
东晋面对的是北方长期战乱,祖逖北伐、桓温北伐稳定了北方战线甚至控制了四川地区。南宋面对的是金军长期被宗泽等政府军与王彦八字军牵制在黄河流域,甚至四川也控制在南宋手中。南明面对的却是北方因为农民暴动而糜烂,清军及投降清朝的汉族军队直接威胁之下。金军迟迟不能越过江淮防线,清军却长驱直入攻破南京。“自古平江南之策必居上游之势始能成功”,四川不保则两湖危矣;两湖不保,则“一片降幡出石头”。南宋也是丢失四川丢失两湖后灭亡,而南明一开始就不能有效控制四川与两湖。
东晋、南宋的对手是蛮族的血腥屠杀,更多是只讲究武力而不重视文治。清朝虽说是蛮族却是满汉联合政权,汉人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成为清初的张良、萧何、韩信。清朝以天子之礼下葬崇祯皇帝收揽遗老遗少民心,祭拜孔子并恢复科举考试招揽士大夫人心,明朝旧官僚效忠新朝就可以留用招揽官宦集团人心,废除苛捐杂税特别是“三饷”招揽老百姓人心,满汉两班制度干脆联合汉族政治精英,分封吴三桂、尚可喜、狄仲明、孔有德为异姓王赢得这些汉族优秀将领支持,这已经是“汉法”,政治韬略远在南明马士英、钱谦益、史可法等人之上。
东晋、南宋一开始即内部团结一致,南明却是内讧不断。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王导与王敦分别控制行政与军事大权,能够集中力量抵抗蛮族南侵。南宋“中兴四将”无论是刘光世、张俊还是韩世忠、岳飞,基本都是宋高宗赵构的嫡系大将,对其言听计从。“永嘉之乱”、“靖康之变”使得司马睿、赵构成为唯一合法的皇族代表,甚至晋怀帝封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司马睿的地位已经无可争议。赵构也曾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俨然是皇帝代表。而崇祯败亡却没有留下太子或皇子主持身后事,这就使得福王朱由崧没有显赫的身份来赢得广泛支持,成为马士英、钱谦益、史可法等人权衡妥协的产物,南明一开始就缺乏核心人物。南明延续着明朝的党争、内讧,甚至左良玉不是抵抗清军而是“清君侧”进攻江东,这就使得南明实力更加孱弱,不到一年弘光政权也就崩溃。
南明不能象东晋、南宋一样偏安江东,明朝的根基早就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捣毁,清朝满汉两班制度笼络了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汉族精英,南明又缺乏凝聚民心的核心人物,于是被清朝迅速颠覆也就不可避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