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乡找到我,因为他的企业存在严重的熟练员工流失问题,我一语中的“不要当培训学校”。作为技术型企业,如果留不住熟练员工,就意味着只能是充当竞争对手的“培训学校”,这样的企业迟早要被淘汰,因为熟练员工本身就是技术与经验的高级阶段,“新手”还存在培训、磨合的过程。我帮他开出了一些“药方”,干脆闲来与博友分享——如果博友在创业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许可以借鉴一二。
传统的企业“留人”就是“三板斧”,所谓“待遇留人”、“情感留人”、“档案留人”——笔者离开原来的单位就多支付了一万大洋,这可是我当时几乎半年的收入!现在的企业当然不可能在“设置障碍”上下功夫,包括公营企业单位都需要避免将自己的“老员工”变成自己的“敌人”,那些憋着气离开公营企业的“老员工”基本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一旦日后成为商场对手,“复仇”的欲望会远远超过“盈利”——损人不利己的事,对于一个“复仇者”而言,完全是理所当然可供选择的。
笔者建议,还是要在待遇、事业、情感上下功夫。对于“待遇留人”,当然是薪酬制度需要调整,例如将员工工资分成若干部分,其中一部分叫做“年资”,即按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逐渐增加(例如每年加100-300元,上限为1000-2000元);另外,可以将某些福利与工作年限挂钩,例如入职不满1年的自己租房或住在集体宿舍,入职满1年的可以居住在单身公寓,入职满4年的可以居住家庭公寓,入职满7年的可以向企业借款买房,入职满10年的企业借款利息减半,入职满15年的企业借款免利息;还可以规定年假制度与工作年限挂钩,从而吸引员工更多的在企业工作。
事业留人,只要是针对行业骨干,完全可以给这些骨干单独办公室,甚至让他们单独拉一支队伍,尤其是技术研发类员工更应该如此。笔者反对给予技术骨干管理职务,那样会使他们浪费研发时间,还不如给予社会地位,例如“企业技术顾问”、“首席工程师”,让他们能够拥有较高的声望,甚至可以随时与董事长联系,列席高层会议。因为他们是“专家”,而不是普通“打工仔”。必要时,可以给予股份奖励,将他们“捆绑”在企业利益上。
情感留人,那就是企业需要情感交流,老板并非“老是板着脸”,而应该与员工同甘共苦。老板每年初与全体员工的酒会,需要多讲鼓舞人心的好话,尽量不讲丧气话;老板定期要到员工食堂与他们一起吃饭,聊聊天,这时才有“第一手材料”的掌握。新来员工,老板尽量单独接见,可以听一听新的意见。员工辞职,老板也尽量安排高层单独接见,如果是重要员工辞职则老板一定要亲自接见,问清楚离职原因,并严禁在员工最终离职前对外公布。一旦员工去意已定,那么最好企业办一个欢送会,即使不能并肩作战,也可以避免成为敌人。必要时,企业重大庆典,也可以邀请这些老员工回来参加,对方来不来是一回事,至少对方会觉得自己的“老东家”待自己不薄,对于没有离开的员工也是一种示范作用。
老板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赚钱。赚钱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员工拼命干活。员工拼命干活也很简单,那就是员工觉得老板是“明主”,“士为知己者死”,值得为他卖命。老板最大的败笔就是得罪老员工,结果大家不是成为敌人就是“磨洋工”,结果员工拿走了工资,老板承担亏损。想舒服的赚钱,那就做官不要做老板;想赚钱又不能做官,那就想方设法让员工为你拼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