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参加研讨会

(2023-11-06 06:37:39)
标签:

文化

情感

感受

周末参加研讨会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寒风吹来,深秋已过,又一次迎来了河北省的大运河文化交流盛会——第二届“大运河河北段”学术研讨会如期在我的家乡衡水市举办。

1145日,周末,我又一次走进大运河畔的故城县,走进226省道上的“以岭康养庄园”,应邀参加这次研讨会。为着自己心中爱着的大运河,忙碌着,辛苦着,更是快乐着。时间虽短,但收获满满。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流动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巨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工程,所形成的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国东部文化最厚重的地区。运河河北段总长约530余公里,涉及京杭大运河及隋唐大运河,经历代疏浚、整治,整体保存完好,原生态景观风貌样态正式,是中国大运河独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大运河衡水段流经故城、景县、阜城三县,全长179公里,其中故城段长75.122公里,是大运河流经县域最长的河段。今故城县政府所在地即是明清时期的运河重镇郑家口,有“小天津卫”之美誉。近年来,故城县抢抓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历史机遇,打造了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董子学村等精品文旅项目,高规格承办了一系列文旅盛会,擦亮了故城文旅的金字招牌。保护运河生态,延续运河文明,再创运河繁荣,使大运河故城段在新时代焕发出靓丽风采。

这次学术研讨会由河北省大运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共故城县委、故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开幕式、大会主旨发言、分组讨论、闭幕式、学术考察五个阶段。旨在共同研讨大运河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利用、宣传方式方法,阐释大运河文化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为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有关会议的盛况各大宣传媒体均已报道,在此不再多说。

我和大运河结情缘。因酷爱衡水地域文化,我于2017817开始行走大运河衡水段的文化之旅活动,这一走却让我深深的爱上了大运河,与大运河结缘。我自己完成了大运河衡水段实地调查探寻工作,成为全程行走大运河衡水段、全面记录了解大运河衡水段的第一人。几年来,我先后出版游记散文集《我来运河走一遭》《重走大运河》《儒乡情 运河行》和史料文集《衡水大运河》等,共100多万字。我自费还积极参加全国性运河论坛会议,撰写运河文化论文;走进河北师范大学讲堂、衡水文化大讲堂,讲解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与梁勇先生共同编著《大运河文化带 河北篇》图书;撰写大量宣传运河文化的文章发表于当地报刊,并在融媒体转载传播等。行走大运河、了解大运河、研究大运河、书写大运河、歌颂大运河,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了我今生业余生活的至尚追求和最大爱好……

研讨会上重头戏就是主旨发言。南京大学教授范金民等6位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运河沿线地域商帮活动、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发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水工智慧与城市发展、大运河文化融合传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专家们表示,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实举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推向更高层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运河故事,不断擦亮国家文化名片。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梁勇主旨发言提出,大运河文化带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IP,我们一定要以国际视野、中国高度发掘昭彰“河北特色”,做好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研究,不断提升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影响力、美誉度和旅游效益。

分组讨论会上,我就提交的《大运河冀鲁交界衡德段河道的变迁研究》论文,进行了简单讲解,作为大运河冀鲁交界的重要文化节点,卫运河和南运河交汇连接段,衡水、德州两市隔河相望、对应相处,水脉相通、文脉相连、血脉相融,共同构成了北方大运河不可分割的水网体系。”“区位特殊,历史悠久,同根同源,在河道开凿、护理、改造演变的进程中,大运河给两岸留下了共同的历史记忆。”我意在倡导冀鲁协同、衡德联动,共同推进大运河学术研究、建设发展。打破行政壁垒、条块制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全国一盘棋”,凝心聚力,共同发力。这是一次运河文化交流切磋的大会。会议期间,我拜访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为着一个共同爱好,相识相见,志同道合,热烈热情。

大运河在我心中流淌,我深深爱着大运河。这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文化洗礼。个人爱好,机会难得,倍加珍惜。

周末参加研讨会

                                                2023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