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站旁有颗槐

标签:
文化感受杂谈 |
9月3日,一次匆忙短暂的深州之行,也就有了我接下来的几篇散记——
乘小车沿高速公路离开市区、向北奔赴深州县城,在“深州东”收费站下车后,径直北行近500米,一条东西大街与脚下的这南北大道构成十字交叉,停顿眺望东西大街,昔日的村庄已融入这不断扩张的县城之中,而东侧不远处就是京九铁路上的“深州站”了。
走近深州火车站,也就想起了那个1996年9月京九铁路建成通车的沸腾年代。时光荏苒,25年过去了,如今掩映在翠绿树木花草中的那个三等火车站,在岁月的光影里,似乎已失去当年的光彩,变得有些黯淡,但它依然是贯通南北动脉上的重要站点,与千家万户的出行紧密相连。它也默默见证着大美深州的变化发展。此时我的到来并不是过多的观赏和回首这铁路线上的景观,而是探寻和思考火车站旁南官庄村边的那颗古槐树。
这火车站就坐落在深州镇南官庄村的地域内,村庄与车站,街道与广场早已融为一体,没有了城区与乡村的区别,园林城市,环境优美。沿火车站前南北桃源大街北行200米,就看到了位于南官庄村东北口处、路边绿化隔离带中的那颗古槐树了。
环视古树,苍葱翠绿,生机无限,古意沧桑,俨然一幅鬼斧神工的雕塑伫立在路旁。浆砌花岗石栏板栏柱、灰棕瓷砖装饰而成的八棱形隔离围圈把古树紧抱其中,“千年古槐”石碑伫立南侧,“河北省城镇古树名木标志牌”赫然竖立东侧。整个树干和部分枝干被大红绸布包裹着,煞显喜庆庄严。从隐约的红布缝隙可发现,约3米高的主树干中胸内已枯干腐朽,形成空洞,但在主树干顶部又生长出枝繁叶茂的分支,新老分枝四处张扬,疯狂成长,它凌空向上,枝叶婆娑,枝干的乌黑与生机盎然的苍翠组合一起,形成庞大的树冠,展现出古树的色彩之美。
古槐树西侧就是村庄,高楼林立、院落连片,稍北就是绿树成荫的成片林地,更远些则是大面积的果园梨地,这里就是南官庄村。据说这一带自古就是依河傍水,瓜果飘香、阜丰民富的宝地。唐朝一王姓官人在此建有自己的菜园地,后随着四处逃难流动人员的不断落户此地,形成了一个村落,起名为“官人庄园”,后简化成“官庄”。到了明末清初,这里成了深州府附近有名的经营果树果品的集散地,人员集聚规模更是不断扩大增多。到了近代,官庄村也划分成南、北两官庄。如今南官庄全村110户、470人,以农为主,村民多为务工经商者。葛姓为土著,还有田、刘、杨、冯、郑等姓。
据载,村边这颗古槐树栽种于汉代,粗略算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具体什么年代栽种,为什么栽种在这里,无人说清,也没有准确记载,只是代代相传而已。常言说,有树就有庙,古树古庙多是相伴而生。隋朝时,这里曾有一座规模不小的三皇庙,四方的百姓祭拜活动连年不绝,香火旺盛,常年不衰。而这颗古槐就守护在这庙的门口,为众生遮凉挡雨,不惧风霜,经历过雷劈火烧。到了唐朝,因此地为滹沱河故道,水运兴盛,三皇庙更加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终日不绝。此刻古槐已亭亭如盖,遮云蔽日矣。而古槐那份独立、坚强和尊严成为这方土地上的土著们的骄傲,他们纷纷将红绳系于树身,祈求长命百岁,祈求富贵荣华,大槐树一时风光无两。
花开花落,生生不息。岁月更迭,时光带走了流水,荒芜了庙宇,所有的繁华犹如“南柯一梦”。风花雪月,自然侵袭、战争洗礼,三皇庙在自然界中损坏倒塌,早已不复存在,仅剩下大槐树还在风中飘摇。树叶枯了又绿,槐豆采了又生,岁月不居,时光如流,时代变迁,老槐树在千年的时光里长成了高12米,胸围410厘米的巨人,古槐历经沧桑,尽管树身已经中空,残缺破损,但它依旧尽力伸展手臂,庇护一方百姓。当地百姓感其恩德,于2015年重修圣庙,千年古树身披红袍,享受香火供奉,被当地人尊为“神树”。
其实,槐树本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物种,不过这颗两千多年树龄的古槐,因其历史悠久,也就演绎出一些故事,口口相授流传,更加神奇美妙。据称,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八路军战士藏在古槐中空的树心中,躲过了日本鬼子的追踪搜查,保存了生命安全。如今村里的人们都很爱护这颗古槐树,大树给村里带来了许多的乐趣,夏天热的时候,村里人在大树下面乘凉、聊天,非常舒服。每年春节,乡亲们都要在大树前举灯祈祷,欢欣愉悦热闹一番,人们敬畏着它,信奉着它,借此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我站立在古槐前,再回望身后京九铁路线上的深州火车站,
(文中“颗”并不是错字,特意采用,以尊重、敬畏古树)
2021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