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迁村中那古槐

(2021-08-20 06:09:31)
标签:

文化

情感

感受

拆迁村中那古槐 

离开恩察镇尤家洼村古槐树,沿282省道(肃临线)返回,进入枣强县城,穿过繁华的街道,来到县城北部“城乡结合部位”处的枣强镇马厂村。这里是我寻访枣强古树名木文化活动的第三站,这个村的孟金章家的院落里生长着一颗300多年的古槐树。

来到县城北外环,举目远望村庄,我大吃一惊,整个马厂村庄已进入拆迁行动攻坚阶段,大批房屋现已倾倒,到处残垣断壁,砖瓦灰块,狼藉遍地。我走进村边一处保留着的院落里,准备了解村里有关那颗古槐的方位及情况,年轻的房院主人告诉我,“顺着村里东西大街往里(东)走,向北(街巷里)看,还保留着的一处院落,那颗古槐树就能看到的,好显眼的。”

按照年轻房院主人的指点,我在村庄的废墟中寻找那颗古槐。不大功夫,就找到古树方位,来到了古树前面。一套标准的农家院落鹤立鸡群般的矗立在一片废墟上,坐东朝西的气派黑色大门紧锁严密,这里早已人走房空,没有了烟火。高高的院落南墙中镶嵌着那颗古树,整个古树枝叶舒曼,蓬勃青翠,碧绿生机,就像美丽的孔雀屏,展开的扇面,遮盖住后面的房屋院落。主干上均匀地分出几个碗口大的支杆,繁密的皂角快乐地随风起舞,像花儿似的点缀着这颗“巨伞”。由于院落不能进去,也就走不到古树的四周仔细观看整个古树的轮廓了。我爬到院落前面一处拆迁留有的破墙上,高高举起手机,只得遗憾的拍摄下古树南侧的部分倩影。

我在废墟上站立,我在废墟上观望,等候着过往行人询问情况。而在不远的一处倒塌的房屋前有位老人,或许正在自己的被拆迁的庭院里,正在挑选寻找着自己认为有需要可以利用的东西。我凑过去忙和老人聊起来。“孟家这房屋院落都说起来了,已签订拆迁协议,就剩下这颗大树没谈妥,要么也早就拆掉了。”老人指着不远处的那套古树庭院告诉我。我把话题也慢慢的聊到了这颗古树上,就这样,从这个老人口中我了解到一些有关这颗古树的故事。

“这颗大槐树就一直生长在孟金章家的院子里,什么时候种上的,什么人种上的,他们家也没有人说得清,只知道是他们的祖上栽种的,据说已经有300多年了,花开花落,生生不息,原来破旧低矮的小土屋,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记录着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孟家的乡愁记忆,沧海桑田,风雨兼程,古槐也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如今,这树高7米,主树干高2.5米,干径2.5米,树冠直径20米,真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古树宝贝了”

曾记得,上世纪三十年代,枣强县被日寇侵占,这里的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生活中,就连这颗古槐也曾遭到“灭顶”之灾。“1942年,在距马厂村南约1公里的地方,驻守县城的日军修建了一座炮楼,穷凶极恶的日军害怕这颗大槐树上有八路军、游击队的哨兵,对他们形成威胁,便砍掉了整个树头,枝繁叶茂的大树只剩下光秃秃的一个竖杆。”

1970年春天,一场意外的大火又将树南边的枝条全部烧光。后来,又慢慢长出了新枝。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大树又长成了如今的样子。一年四季,古槐有情。春天吐芽育蕾,绽放串串白色槐花,散发出迷人的清香;夏日身披碧绿,遮天蔽日,默默为劳累一天的孟家人遮阴消暑,全家人围拢在槐树下交谈纳凉,其乐融融;金秋结出金黄色的槐角,金珠两串;冬天身披银装,在寒风中像一位站立的哨兵,守护着孟家的安宁祥和。

这颗大槐树数百年风霜不改筋骨地傲岸于孟家院落里,成为了他们的传家宝。这些年,曾有人高价收购这颗树,都被树的主人孟金章拒绝了,孟金章常说,他要把这颗树蕴藏的故事代代传颂下去,因为这颗树是他们这个家族繁衍生息的见证,他要以此告诫后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应加倍珍惜。

如今,伴随着县城的扩展,乡村振兴的实施,农村面貌彻底要改变,大面积的拆迁全面展开,一些古老的东西也在消失,但无论怎么拆迁变化,千万要保留住这颗古树啊!

村庄无声,古槐不语。

拆迁村中那古槐

20216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