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9)
标签:
旅游梵蒂冈圣彼得教堂vaticanst.peterchurch |
分类: 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 |
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9) 天使之城
有一束光正打在俩人的身上,仿佛他们是降临的天使。
天使之城
在罗马我们只用了一小步就跨进了另一个国家!
车已开动,依然回眸频顾令人无限眷恋的威尼斯水城。过了半天的时间,在傍晚时分,看见了罗马城隐约的轮廓。进城以后,天色已暗,我们被安排住在一家名叫“共和国旅馆”的饭店。饭店的名字很气派,里面不大,设备也有些陈旧,但是功能齐备,而且地点优越,正在罗马城中心的人民广场。一夜幽梦,都是在威尼斯水城的贡多拉小船上摇来摇去,第二天清晨,还真有些累。
一个万里无云的大睛天,欧洲人渴望的“我的太阳”,这天有些过于热烈。我们要游览的第一个地方,不是罗马城,而是另一个国家——梵蒂冈。
“诸位,向前跨一步,你们就进入了梵蒂冈领土。” 这一瞬间,导游小范兼职两国的海关官员和边防军。就这样,我们在罗马城西北台伯河西岸的高地上,走过一个城门洞,便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国中之国,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梵蒂冈。别看国土面积不足半个平方公里,国民不到550人(外国来打工的人还有3000人呢!)谁也不敢轻易地给这个国家冠之以“小”,因为梵蒂冈的统治者教皇之下有上亿信徒。梵蒂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通过人口自然繁衍来获得国籍的国家,要想拿到国籍需要竞选“上岗”,竞选的法则也怪,其中一条:必须衣冠整齐,否则不仅拿不到国籍,还要被驱逐出境!
虽然还有其他设施,但这个国家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座大教堂——圣彼得教堂。据史料记载,公元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为了纪念耶稣使徒彼得,于是在他瘗骨的地方建了这座教堂。
进入圣彼得教堂要通过安检,与出入海关的检查没有区别。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形容才能让你的脑海里形成一个能够容纳6万人的宏大空间。如果我说教堂有一个“小城市”大,还不足以让你形成大的概念,那么,抬望眼,你会看到的教堂的穹顶下的横梁上,镌刻着一行行文字,大小与书页的字无异。一旦你登上537级台阶,爬上大教堂的穹形屋顶再近看这些文字,一个字母就有一米大!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1506年重建,工程持续了120年,几乎当时所有的建筑大师都参与了建造,其中有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卡罗·马德尔诺。这些大师们把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文化的精华,浓墨重彩地凝聚在每一方寸中,让你在这无以伦比的宏伟空间听到的每一个声音,看到的每一束光芒,都是人类文明的回声和反光。
圣彼得大教堂有三样珍品称为镇堂之宝。进入大教堂后,右侧便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雕塑“悲怆”的原作:圣母怀抱着死去儿子耶稣的身体,无限悲痛。如此的复制品在欧洲很多的教堂中都可见到,但是在这里,当你注视圣母的眼睛的时候,你会感到那是一位母亲痛彻心切的哀,完全没有了“神”的漠然,这正是大手笔与平凡之间的区别。在教堂的中央大厅,与它的宏大同样令人惊叹的,是十几米高高耸立的黑色大理石华盖。其外形有如我国的亭子,华丽但不失威严,四根支柱黑色、通天,它的高大让人有一种畏惧感。据说亭子的中央只有教皇本人在祈祷时才可以进入。在大厅的后壁高挂着圣彼得曾坐过的圣椅,现在已被悬在空中,因为距离远看得不十分清楚,感受到的也只是它的灵光。值得一提的是在厅的右侧,有一尊圣彼得的塑像,为了得到他的福佑,他的右脚已被以前的朝圣者们触摸、亲吻,变得光滑明亮,尤其雕像原本为黑色。
正厅所见这些圣物,现在有一道横栏与游人隔开,只允许圣徒越过,正可谓:“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让人感到天上、人间的隔绝,一时不知身在哪方。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一座教堂就是一个国家?
那天顶上的每一个字母就有一米大哟!
圣彼得大教堂里的雕塑都是布拉曼特、拉斐尔、贝尔尼尼这些大师的作品。
虔诚
在天堂的门口?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悲怆”,圣母怀抱着死去儿子耶稣的身体。
黑色大理石华盖,后面高挂着圣彼得曾坐过的圣椅。
圣彼得的圣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