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德国维尔茨堡 |
分类: 德国 那一片土地 |
前面写几句: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在北川县,当女友贺晨曦被掩埋在废墟中时,郑广明昼夜守候在她身旁,在危难中,他用人生最美好的那一刻鼓励她。他问她喜欢中式婚礼还是喜欢西式婚礼。他说,他喜欢西式婚礼漂亮的婚纱;她说,她更喜欢中式的婚礼。就这样,他们用“一生一世”的诺言度过了100多个小时,小贺获救了。但愿他们能看到我下面的这篇小文章。
浪漫的婚礼准备在老主桥上举行
“走进婚姻的殿堂”,如此说法一定来自欧洲,或者说西方世界。德国也像其他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一样,婚姻典礼一般都是在教堂里举行,应该说“走进婚姻的教堂”。
不论是在维尔茨堡还是德国其他的地方,几次在教堂里遇到了新人们举行婚礼。没有主人的邀请,不便打扰他们人生最幸福和神圣的时刻,很自觉的避开了。
有一天,在维尔茨堡的老桥上邂逅了一次最浪漫的婚礼。
现在的维尔茨堡市有四座桥横跨美因河,把东西市区连接在一起。最古老的一座桥叫“Old Main Bridge”(老主桥),于1133年建成,是当时美因河上唯一的一座桥。它是用石头砌成的拱桥,拱门被六座桥墩支撑,每个桥墩像一个圆形的城堡,突出于桥身的两边。桥面上桥墩相对的圆弧中,矗立着历史上名人的塑像,共有12尊。桥的设计古朴而简单,简单得近乎于平庸,除了实用价值外,几乎没有任何能够表现出艺术鉴赏的地方。这座桥在1945年3月16日的那个夜晚也被炸毁了。从桥头宣传栏的照片中看到,当年盟军为了过坦克,在被炸毁的残留桥墩上,曾用钢粱架设过一个临时用的桥。但是从现在的桥上,你看不出有任何改动的痕迹,仿佛就是那个原本经历了千年岁月的“老人”。我们和维尔茨堡的人一样,喜欢这座桥,每天有空都要来到桥上走走。
恰巧那天在桥上碰上了一对新人,显然他们刚刚从教堂里出来。新娘披着洁白的婚纱,妩媚动人;新郎穿一身笔挺的西装,英气勃发;新娘、新郎被亲人和朋友们簇拥着,欢声笑语贯满了整整一座桥。这时,新娘、新郎的朋友们展开了一张大大的白布单子,布单子的中央用红色画着一颗大大的心。新娘拿起一把剪刀,沿着画线,开始把那颗心剪下来,布单子漏出了一个心形的洞。接着,动人的一幕开始了。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新郎给了新娘一个深深的吻,然后轻轻抱起新娘子,开始从布单子上剪出的心状的洞穿过去,此时,人们的掌声、欢笑声达到了高潮。能够把“两颗心融为一体”的愿望,如此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创意真是既浪漫又温馨。把婚礼活动选择在老桥上举行,让一位历尽沧桑的千岁“老人”作婚礼的见证人,证实爱情的忠诚和永恒,恐怕是这个浪漫婚礼的另一个寓意,不知新人们是否如此想,当时我是想到了。我们,包括那天桥上所有的人都被这拨人心弦的一幕触动了,沉浸在幸福回忆或者美好的憧憬之中……
曾有一位多次去过中国的德国人曾拿出他在中国旅行时照的相片给我们看,其中不乏新人们在户外拍摄“婚纱照”的相片,从他嘴角上挂着的一丝隐隐的哂笑,不难看出其中揶揄成分。后来了解到德国人对中国的两件事颇有微词:装修和婚礼。国内有一段时间大兴建筑物的外延装修,老外们无不嘲弄地说,在中国,人们怎么把装饰卫生间的马赛克贴在了房子的外墙上。后来,一些城市为了“靓”起来,于是在沿街的房子的墙壁上刷油漆或者什么涂料,这回用不着老外说什么,我们自己就会评价:这与不谙事理的儿童涂鸦有何区别。在法国,如果老建筑物或者古迹太脏,有碍观瞻,便采用水洗的方法。一则保持建筑物的本色,二则不让建筑物受到人为的破坏,尤其是一些古建筑。
说到“婚纱照”似乎还是我们从西方学来的呢,可是不知道怎么演变得让老外认为是地道的“中国制造”了。在维尔茨堡,去超市Aidi的路上,有一个美术和写真摄影室。从摄影室的橱窗可以看到其中一幅作品,是一对新人的“婚纱照”。新娘身着洁白的婚纱,新郎穿着西装,俩人在教堂的外面,深情地拉着手相对而视。照片是黑白单色,褪去了所有表现时代的痕迹,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故事。这是德国人较为典型的婚礼照片,一张足矣。我们则不同,是一个系列:从穿着皇袍马褂开始,直至西服革履,一对新人不在影楼折腾几天是照不完的。也许,我说的那位德国人正是看到那些摄影师把新人像木偶一样牵来摆去,为爱情做出各种亲昵的姿态,觉得滑稽可笑,甚至愚不可及。我想,他一定没有看到过中国式“婚纱照”最后做出来的影集,可以说张张精彩,很有欣赏和珍藏价值。
西方人讲究爱情的纯朴和浪漫,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加点东方的理念:婚姻乃人生之大事,一定要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能留有遗憾……如此说来,我们的婚纱照与老桥头的浪漫婚礼不就有了异曲同工之妙吗?
新郞新娘来了!
亲友们展开了一张画着一颗心的布单,
新娘用剪刀将心的图案剪下,
新郞抱起了新娘从“心”中穿过去,
同心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