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德国维尔茨堡germanywurzburg |
分类: 德国 那一片土地 |
德国那一片土地——(16)在神阶上
虽然维尔茨堡有十几座教堂,但是最出名的是美因河西岸的Cappele圣女教堂,它是为纪念还是处女时的马利亚而建的。它与马林贝格要塞城堡各自占据一个山冈,遥遥相望。
圣女教堂远望很美。它是最著名的建筑师Balthasar Neumann在维尔茨堡的最后一件作品,完成于1749年。250年后我们这两个东方人,站在美因河畔,感叹他最后一件惊世之作的时候,也许他还有些疑惑。正像我们不知道圣女教堂建成时的辉煌,他也不知道现在的圣女教堂比它刚刚建成时更美,二百年岁月的熔炼,让这座教堂完全与山冈、树木、河流,甚至与周围的云霭、空气融成一体了。这座教堂是纯粹的洛克克建筑风格,所谓的洛克克风格是18世纪对巴洛克风格的继承和发扬。虽然我们对这种建筑风格不甚了了,但是记住了它最大的特色是“纤细”。
从美因河的老桥头眺望圣女教堂最美。衬在蓝天背景下的山冈一片葱茏,圣女教堂米黄色纤细的身影,是撩开了薄雾般的云纱走了出来,还是在绚烂的阳光下,隐入了身后的绿色中?
朝拜圣女教堂,须沿着山路拾阶而上。一路向上的登攀,一路灵魂的荡涤,一路思想的领悟,显出了圣女教堂吸引人的另一种魅力。那天我们去圣女教堂,天刚刚下过一阵小雨,我们在路边找了几遍,却不知道哪里是上山的路口。后来经路人指点,在一个大路的拐弯处看到刻在一根古老木柱上的路标,路标指着一条幽深的小巷。小巷被百年的大树掩盖着,树下铺着青石板,石板上落满了树叶,走进小巷仿佛一下子走进了诗人戴望舒《雨巷》的意境:“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顺着石磴,爬到小巷的尽头,已是半山腰了。有一条马路与小巷相交,相交处有一个神龛,供奉着圣母膝上怀抱着耶稣尸体的塑像(意大利语为“Pieta”,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里有文艺复兴的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原作,名为“悲怆”)。传说塑像是一个年轻人放在这里的,专为那些过路的牧羊人和葡萄园农人们朝拜。正是这个不起眼地方的神龛,却让奇迹发生在祈祷者身上,于是消息传开,人们纷纷涌向圣女教堂,据说当时主教大人因为压力太大不得不停止祈祷,闭门谢客。正是这个原因使圣女教堂成为大众喜爱朝拜的地方,几百年来香火不断。
走尽了小路,跨过马路,山腰的上半部就是Cappele教堂了。要到达山顶的教堂还要攀登六个平台。每一个平台的两侧排列着粗壮的大树,其间两个对应的堂屋内陈列着耶稣受难的雕塑。我们还是第一次在圣地看到耶稣受难的故事被如此形象而生动的演绎出来,雕塑显然是现代人仿古的作品,但创作手法、风格和技巧完全可以与传统的圣像雕塑相媲美。
登上山顶,回首眺望,山路虽仅有几百米的距离,但仿佛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历史,恍然间,从人间走向了天厅,从平庸走向了神圣。
近处再看圣女教堂,双塔相连,塔身修长且高,带着洛克克建筑风格特有的洋葱头形状的顶,如一个戴着帽饰的,亭亭玉立的少女。教堂的外观为白色,边缘饰以金色,在纯洁的印象里,不失高贵。礼拜堂内,同样是洛克克式以白色和金色为基调的装饰,但在浮华之中,有一种面向大众的朴实。
这里是美因河远眺维尔茨堡市的二个高度,因为角度换了,距离也远了,从这里看到的维尔茨堡市,似乎小了,也有些半遮半掩,但,美还是一样的。
圣女教堂神阶两侧平台耶稣受难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