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画里看戏:中国戏曲百图赏》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讯 |
编辑推荐:
关世俊以戏画生动记录了现当代(主要是八十年代)戏曲表演的精彩瞬间,将戏曲名家之举手投足、眼神和表情定格于丹青之中,妆容服饰鲜明动人,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跃然纸上,仿佛置身剧场,如闻婉妙悦耳之声。
关世俊原图稿大部已四散,仅存翻拍的照片,色彩光线皆不理想。经由设计师耗费苦功精心修复,尽可能展现出关世俊原作的色调和风采;同时也不过度美化,适度保留了原图稿几十载的岁月痕迹,是难能可贵图像资料。
当代著名戏曲、曲艺作家、戏曲理论研究家马紫晨编撰解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华斌作序,无束斋主人张鹏代跋。另附二十六个戏曲剧种之源流及发展变迁的介绍,可供参考。
图书装帧精美。护封超白水纹纸刷毛边;内封350g繁星纸,贴一枚仿戏票设计的贴纸;环衬180g新渲染色咭;正文90g超滑樱花。裸脊平装,全彩印刷。
书名:画里看戏:中国戏曲百图赏
作者: 马紫晨主编;关世俊图;马紫晨、梁小斐、郭晓迎 文
ISBN:978730259495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218.00元
出版日期:2022-3
内容简介:
戏画是以戏曲为绘画题材,与戏曲形态及其表演内涵紧密相联,是绘画特有的艺术品种,创造了戏曲二度创作的辉煌。
本书展现了关世俊所创作的百余幅戏画,含京剧、昆曲、豫剧、评剧、越剧、秦腔、高安采茶戏、莆仙戏、吕剧、徽剧等各剧种,数量多,覆盖面广,对了解、欣赏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关世俊以戏入画、以画品戏,生动传神地记录了现当代戏曲名家、名段、名表演的精彩瞬间,为戏曲艺术发展史留下了珍贵的丹青记录。既具可观可赏的艺术价值,亦具可借鉴思索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史研究中重要的“图像符号”。
“文人票戏者众,然善丹青者少。画家绘戏曲人物者多,却懂戏者稀!而关世俊乃梨园戏骨,触类多能。各种表演动作在其笔下全无扭捏之态。其笔下所涉剧种之多,行当之全,剧目之繁甚为罕见。其以画达其言,寓其情,歌九州戏曲之盛景也!”
作者简介:
关世俊:字智民。1912年生。早年就读于河南东岳美术专科学校,从师于牛鼎铭。戏曲舞台美术家。曾于1936年创办社会影响巨大的丙子剧社,以公演收入支持抗战。毕生致力于戏曲艺术表演、舞美设计等。在其晚年,尤其是1980—1987年最后7年,将其精力全部投入戏曲人物工笔画的创作,触及了足以代表我国传统戏曲的30 个剧种,留下200多幅画作,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紫晨:1931年生,当代著名戏曲、曲艺作家,作曲家,导演,戏曲理论研究家。《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中原珍稀剧种整理与研究》(八卷本)《戏曲知识300问》《中原戏曲知识1000问》《戏串》《图解豫剧艺术》《中国豫剧大辞典》等。
梁小斐: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表导演专业方向。现工作于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戏剧系。导演作品:豫剧《贵妇还乡》《潘金莲》,雷剧《白蛇与许仙》等。致力于“戏曲进校园”普及工作。
郭晓迎:女,出身于戏曲世家,现任职于河南省豫剧三团,副高职称。在传统戏曲乐器配乐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目录:
戏画拾遗(代序)……………………… 1
前言……………………………………… 11
百图赏……………………………………〇〇一
剧种介绍…………………………………三七九
参考文献…………………………………三九五
关世俊戏画人生…………………………三九七
戏曲耆宿(代跋)………………………四〇一
导读节选:
戏曲耆宿
甲午春日,余遍摹明沈石田山水之隙,得以赏吾中州梨园耆宿关世俊戏曲人物、山水遗作300 余幅,翻摩反复,不忍释手。览遗稿感慨万千,悲欣交集。献兹文而又凄伤难眠矣!
关世俊,字智民,笔名观世寰、平平安安生。满族正白旗人。其自幼生活开封满营,闻昆弋皮黄之声,交游梨园场中,粹唱娱情。其既文既博,亦戏亦绘,脱口成曲,雅志于菊坛。清末民初,吾豫苑种纷呈,仅古汴皮簧一部就有荣升、庆福、玉成等班。伶人以技鸣者无虑百十位,如范宝亭、刘奎官、葛文玉等。国内名角汪笑侬、马连良、高庆奎、言菊朋,以及梅、尚、程、荀、徐五大名旦多莅于此。斯地专业、业余班社林立,康乐社、十七号、夷门剧社、博物院戏曲研究社等业余票友班社杂陈。关世俊所属丙子剧社乃公职人员业余陶情班社之俊显。筹募会费,征求会员,延请名角,丙子剧社声隆于外。关智民以余、马派老生负其才望。
日寇入侵,天地易位,山河失序。丙子剧社以公演救难济民,践行通俗教育之责, 此剧社在开封持续近十年。关智民所演《鱼肠剑》《九龙山》等剧目为史家所载。并有《乌盆记》《搜孤救孤》唱片传世。后其与余之乡贤樊公粹庭嘤鸣相召,接膝交言致力于豫梆革新。
陆士衡云:“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一九四九年后,关世俊定迹深栖于铁路部门。暇时作画纪昔年戏之形貌,留梨园之遗韵,以画传艺也。其笔下全为传统之戏。介立其中,以戏曲人物之画求其志,以翰墨全其道哉!人物一颦一笑,蕙心兰质,玉貌膏唇。撩袍端带,诙谐神情,细致枝节,生旦净丑,唱念做打皆得戏旨,栩栩呈于眼前也!
呜呼!自古迄今,伶人作画本乃踵继风雅之事。文人票戏亦为歆羡之举也。清李笠翁及民国张丛碧、溥侗、袁克文等皆擅丹青。近之伶人余叔岩、王瑶卿、梅、尚、程、荀、俞振飞、姜妙香、杨惠侬、谭红梅、周瑞安、于连泉等皆能把戏与丹青互鉴。一些名角爽性把书画运之于剧目,如梅兰芳《晴雯撕扇》剧中所撕之扇,为其亲绘。荀慧生在《丹青引》中蘸墨挥毫。当下艺人,虽有擅丹青者,其笔下却呈形浮味浅,肉盛骨衰之弊!庸碌呆板毫无梨园活水。一些画家如徐悲鸿、叶浅予、关良等都有戏曲人物之作。徐悲鸿为梅畹华绘天女散花,蒋兆和写马连良剧照,叶浅予大量戏曲人物速写,关良没骨写意等虽为佳品,也仅是对演员舞台上动作的捕捉。
悲哉!文人票戏者众,然善丹青者少。画家绘戏曲人物者多,却懂戏者稀!而关世俊乃梨园戏骨,触类多能。各种表演动作在其笔下全无扭捏之态。其笔下所涉剧种之多,行当之全,剧目之繁甚为罕见。其以画达其言,寓其情,歌民国九州戏曲之盛景也!世道险其不改其志,风雨急而不辍其艺。故有此煌煌遗作而泽后世。“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诚可慰也!
当前艺坛,庸才者尊显,奇俊者落魄。饰外哗众,已成艺界常态。马公慧眼识宝,清华大学出版社徐颖亦有担当,推此作于天下,乃吾梨园之大幸也!是集付梓定有开翦荆榛,缮修梨园毁垣之功!
余自幼嗜戏,与关世俊之子关朋结为忘年。数年前亦曾在关朋家见此稿真迹大部,今赏此全稿,余恨今戏不如前,览此图而怨艺人不如昔。故余读之则伤心惆怅肠断。梨园寥落,丹青古艺残败。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斯图,谙吾华夏戏曲旧时之盛况也! 此文以备惇史之采!是为序!
此外,关世俊早年读河南东岳美术专科学校,从师于牛鼎铭,曾与赵望云及余之乡贤魏紫熙举办展览,也曾卖画糊口。其早年山水乃四王一路,后受西画及一九四九年后写实风潮的影响,色泽水粉痕迹较著,其人物画除传统十八描外基本是徐蒋体系的延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