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为了造园,不惜自毁诺言?

(2009-05-20 08:44:55)
标签:

颐和园

乾隆

八卦

历史

杂谈

分类: 书摘

清漪园记             

乾隆皇帝在亲笔所写的园记中承认自己违背了不再建造园林的诺言。

…………

…………

在乾隆帝洋洋洒洒的无数宸翰御笔之中,有两篇关于园林的文章比较有意思,很值得对照着读一读。

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初步完成了圆明园的扩建工程,亲自确定了圆明园四十景的名称,志得意满之余,写了一篇《圆明园后记》(之所以叫后记是因为他父亲雍正帝以前已经写过一篇《圆明园记》),夸耀圆明园规模弘敞、丘壑幽深、草木清佳、楼殿巍峨,实在已经达到皇家园林的极至境界。更重要的是,乾隆帝在文章中声明自己从此之后就不再修建新的御苑了,同时也告诫后世子孙也应该满足于已有的这份遗产而不要再耗费民力另建其他园林。想必当年这篇宏文颁布之后一定引起了热烈的喝彩,朝野上下无不称颂皇上圣明,体恤民力。

可是仅仅过去六年光景,新的园林工程又启动了,而且是在灾害频发的时期。乾隆帝虽然贵为天子,一言九鼎,但这种明目张胆的出尔反尔、自打耳光的行为到底也有些不大光彩。于是,等到万寿山工程接近完工的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帝又精心炮制出一篇《万寿山清漪园记》,在文章中为自己作了辨白,说自己对昆明湖进行开挖整治主要是为了治水,进一步完善西北郊的水系,等到工程告竣后发现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乎?意思是说这里的湖山风光实在太美了,因此忍不住要建点亭台楼阁点缀一下。在此乾隆帝把违背诺言的原因归结于全是风景惹的祸,大概自己也觉得难以自圆其说,只好反问解嘲说:难道这样就不算食言了吗?说是因为治水,可是又有谁信啊?强词夺理之余,乾隆帝毕竟还是承认这次举动与自己以前的言论有所违背,不能不有愧于心,于是又郑重声明这座新园林的经费都出自内帑,也就是皇帝的内库私房钱,所有的工匠差役的工资也都从内库开销,没有动用国库资金,更没有征召徭役;同时还说新园林的建筑朴素,花钱不多。似乎如此一来,也没有耗费多少民力,不算过分之举。文章最后还不忘强调一句,说自己每次来新园游玩都只是玩上午半天,中午就回,从来不在此住宿,暗示君主不会因为留恋湖山美景而玩物丧志,以此望臣民们能够谅解他。

 

(本文摘自《北京颐和园》,清华大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