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仕一邦地产顾问
仕一邦地产顾问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15
  • 关注人气:6,8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仕一邦:各地地王又出,福兮?祸兮?

(2010-03-16 15:47:45)
标签:

房产

仕一邦:各地地王又出,福兮?祸兮?

 

近年来,建设用地闲置的问题较为严重,2009年我国建设用地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大约有400万亩,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废弃地2亿亩,未利用地39亿亩。而日益火爆的囤地热背后是土地资源价格长期看涨的普遍预期,也直接导致房价在远离社会平均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居高不下。而地方政府甚至经济全局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加上越来越多国资企业进入地王行列,将令中央的土地调控更加左右为难。

 

就此地王频出现象,国家政策正在采取严格控制,今年两会期间,国19条首次提出,在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可选择部分地块采用竞地价办法招拍挂出让土地。这一办法已经在北京最近拍出的常营地块尝试。在竞地价的情况下,常营地块仅拍出9007元的楼面价,大幅低于此前预计的1.5万的楼面价。由此可见,这一政策短期内将对土地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若想长期抑制地王现象,那么必须要继续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

 

昨日两会结束后,在各界对高房价的一片讨伐声中,北京土地市场又涌现出新的“地王”。当天,北京一日成交6块土地,总金额达143.5亿。昨日上午,大望京地块和亦庄地块分别以27529/平方米的楼面价格、52.4亿元的土地总价,刷新本市土地成交纪录,成为新的“单价地王”和“总价地王”。但仅仅6个小时以后,“单价地王”就被下午竞价的东升乡蓟门桥地块夺走,该地块的实际楼面价格超过30000/平方米。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抑制地王现象,并不是政策没有起到作用,而是在此基础上还应继续加大控制土地供给,和抑制地王现象政策的力度。

 

另外,在近期国土资源部针对房地产企业囤地行为进行全国范围实地调查后,去年12月底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广州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修订草案)》,并定于 201031日正式实施。据新办法规定,经认定土地闲置满一年的,土地闲置费不再按月计收,而是统一规定按出让土地价款20%或划拨土地价款20%一次性征收,并明确规定逾期不缴纳土地闲置费的,自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土地闲置费总额1%的滞纳金。而新办法不仅大幅度提高土地闲置费用,同时还要求地块增值的将补交地价。由此可见,这一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开发商的囤地成本。

 

再有,仕一邦www.shiyibang.com 认为,房屋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居住,是消费品,而作为消费品的价格是由民众的实际购买力来决定的,当某种商品的价格远远超出民众实际购买力且持续上涨时,就会导致危险后果。其一恶化民生。我国目前对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速度远远跟不上由于房价上涨所导致的新的需要纳入住房保障人口的增加速度,长此以往,必然损害社会稳定根基。

 

其二,房价持续上涨不断累积泡沫,一旦破灭后果不堪设想。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而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的人,占全部购房总数的比例高达90%,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风险都系在金融机构身上。如果楼市泡沫突然破灭,其影响就可能迅即传导到金融机构,并波及到整个经济。而仕一邦www.shiyibang.com 认为,无论是从民生、社会稳定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危险性都已被决策者高度重视。

 

因此,打击囤地使今年国家政策对于一直过高房价一个明确的基调,而围绕着这一明确目标,打击囤地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还将有新的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市时代正在来临。而说到打击地王现象,各地政府也要采取相应有力措施。只有严格配合国家政策才能抑制好囤地现象。

 

综上所述,仕一邦www.shiyibang.com 认为,在今年政策上更应继续加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严厉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炒地行为。而面对当前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房地产市场过热,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所致。因为金融危机后大量制造业、服务业等很多其他行业领域投资回报率低于房地产行业,所以导致了大量热钱集中在房地产和股市这些有虚拟性质的领域,使房价不断攀升屡创历史新高。所以从根本上解决房市过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使整个经济协调发展,创造其他领域的经营和进一步盈利条件,使更多行业能够走出无利可图的状况,分流房地产市场的大量资金,使市场恢复平稳发展状态。

 

热推:中国房地产行业2009年行业总结及2010年行业形势分析及展望,点击查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