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为现存宋代建筑孤例。
(2016-09-13 12:53:35)
标签:
华夏五千年不能不知道冯骥才 |
分类: 旅行的艺术 |
隆兴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北 16公里的正定城内,似创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原名龙藏寺,宋初更名龙兴寺,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因寺内现存我国最大的铜铸大佛像,故俗称大佛寺。我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突出单体建筑的立面空间和造型的手法不同,一般由三四座单体建筑围构成庭院,再用若干院落组合成建筑群,通过平面布局展现其建筑规模。隆兴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中轴线以大小四进院落组成,是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平面布局艺术的典型实例。寺坐北朝南,寺院门外是照壁和三路单孔石桥。第一进院子南为山门天王殿,北为大觉六师殿,钟鼓楼分列两旁。往北通往摩尼殿和东西配殿,构成第二道院。再北经韦驮殿进入中心院落,以全寺最高的建筑佛香阁为主,阁内耸立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铜铸千手千眼观音乡,高22米。阁东西两山接出御书楼和集庆阁,以突出这座主体建筑。阁前建二层楼阁转轮藏和慈氏阁,再配以分列两旁的祖师殿和伽蓝殿,以瑰丽的空间组合,形成整个建筑群的高潮。最后,以三殿并列的弥陀殿收尾。全寺由外向内坐纵深布置,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由序曲渐进高潮,以众多和弦烘托主旋律,好似绝妙的华章乐曲。
摩尼殿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平面呈十字形,重檐九脊顶,四个明间下出抱厦,上檐的歇山顶山面像前,屋顶富于变化,为现存宋代建筑孤例。
选自《华夏五千年不能不知道丛书·营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