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叶嘉莹先生说李商隐诗-25-陶渊明饮酒诗 栖栖失群鸟-续
(2016-09-05 17:35:05)
标签: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李商隐陶渊明栖栖失群鸟唐诗 |
分类: 听叶嘉莹先生讲唐诗 |
P/12:05:42-12:18:42
杜甫所写的实物都是现实果然有的实物,
李商隐所写的都不是真实的实物,
杜甫所写的都是现在就在这里,眼前可以看见的实物,
陶渊明所写的是概念这中的实物,是实物,不是像李商隐的超现实,不是像杜甫眼前就真的有一个鸟,这个鸟是他概念之中的鸟,这是陶渊明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特色。
栖栖失群鸟,是一个失去了群,没有伴侣的、孤单的一只鸟,
我们在上次介绍陶渊明的生平,
《与子俨等疏》「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
因为陶渊明的选择,他不是不可以做官的,陶渊明可以做官的,他可以做五斗米的县令,他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享受,为什么他抛弃了他这样安定的生活?而选择了饥寒,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回到乡下去耕田的生活。没有一个人了解他的,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为什么做了这样的选择。
在朋友的邻居之中没有人了解我,
家人妻子之间也没有人了解我。
为什么做了这样的选择?
最近我跟一个非常有天才、才华洋溢的朋友,谈陶渊明的诗,他说陶渊明为什么这个样子,他不能够体会陶渊明,他可以体会很多中国古往今来的了不起的、有才华的诗人,可是他不能够认识陶渊明的价值。
所以陶渊明自己做这样的决定,他的某一种心灵上的那种境界,在当时是没有人了解的。
他说:栖栖失群鸟,
陶渊明本来是属于士大夫阶层的人,他从小所受的教育,所过的生活,他本来是一直属于仕宦之中的人。
一个人要脱离你自己原来所归属的阶层,你原来有社会上认同的某一个阶层、某一个地位,某一个所归属的一个群,一个类,而现在陶渊明所做的决定,是完全摆脱了、完全脱离了他过去生活的阶层。所以他所做的决定,是非常艰难困苦的一个决定。而在这种决定之中,陶渊明不是一个冒失的人,意气一冲动马上就做了决定了。不是,他是经过了反复的思索,经过多少矛盾的痛苦,反省思考之后才做的决定。这么短的一首诗,一个鸟的形象,他所要表现的是他整个的一生的选择,他的选择、他的彷徨、到他自己的决志,整个的一个人生的过程。
栖栖失群鸟,
日暮犹独飞。
已经到了日暮黄昏,鸟应该找到一个巢来休息了,
人生,你在少年时候,你可以来日方长,将来的生命,几十年都是你的,你可以随便浪费,随便选择,随便尝试。可是一个人到了日暮中年以后了,你就应该选择定了,他说我费了很长久的时间选择,当我已经到了迟暮的时候,我还一个人在孤独地飞,还没有选择到我的一定的一个归宿。
徘徊无定止,我徘徊彷徨,没有一个一定的地方,让我可以 止,是止落,你要休息下来的时候,你把你的脚步站在哪里去休息了?
人生这么多条路,哪个地方是你可以安身立命的:你可以平安的、把你终身的性命都交托下去的一个所在。
他说徘徊无定止,所以这只鸟找不到一个栖落的地方的鸟,就
夜夜声转悲。你每天晚上听这个鸟的叫声,
转:转变之中,转悲,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加悲哀了。这个鸟在寻找的时候,在彷徨的时候,在迷失的时候,它的叫声是非常地悲哀的,
厉响思清远,你如果听一听这个鸟悲哀的叫声,厉:强的意思,强的、高亢的,非常高、非常激昂的,强烈的叫的声音。
古代说到人:言为心声,你要知道他的内心是什么,他说出来的话,是他内心的声音,
动物的叫声也是如此的,
它是欢喜的、或者悲哀的,
狗,高兴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冻饿、风吹雨打满身淋透了,那时候的狗叫是什么样的声音。
听到它的叫声,就知道它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从声音的高亢、强烈来听,知道它内心所思,它所怀想的是一个清高而遥远的地方。是对于当时士大夫的卑鄙龌龊的官僚的社会的鄙弃和厌倦。因为他志性自然,他没有办法在这里生活的。他想找到一个真的合乎他理想的,真正清白的,这样一个所在,你从鸟的叫声就知道,厉响思清远,
后面这一句很妙:
去来何依依。依依:普通说是留恋,
两种可能:
你对旧的虽然是摒弃了,你要脱离它,是你几十年生长在一起的一个环境,是你几十年曾经归属过的一个阶层,当你要脱离它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所以你在去来之间,你是离开它,还是不离开它,有一种留恋的、依依的感情。这是一种解释。是说对旧的留恋。
同时这个依依也代表了:去来。
去来:离开?不离开?什么地方是去,离开,
来,要接近的,什么是你要离开的,什么是你要追求的。你要离开你旧的东西之间,你有留恋,你要追求你新的东西之间,岂不是也有依依。
追寻上的依依。
要找一个依托的,这种追寻的感情。
在他的两个矛盾之间,当他要摆脱旧的东西,当他要追寻新的东西,在去来的选择之间,他抱有这么样深刻的留恋和追寻的感情。
他后边说,他追寻到了,
因值孤生松,于是,值:遇见,我就遇见一棵孤独生长的松树,松树在中国传统的形象,代表经过冬天,它的树叶也不凋落的,是长青的。经冬而不凋的,代表一种非常坚强的品格,
中国常常说坚贞,操守的品格。
我就找到一棵松树,不只是一棵松树,松树本身是坚强的,坚贞的品格的象征,
而且这棵松树,是孤独地生长在那里。
很多的树,如果是丛林的树,他们是有一群在一起的。当狂风、当风雪,打击下来的时候,他们彼此之间有互相支持,有依傍的,
可是这一棵树,是一棵孤独的松树,孤单的,我仍然能够挺拔地站立在寒风冰雪之中,仍然不凋落的。就是我一个人孤单地站在那里,没有人支持,没有人可以依傍,甚至没有人了解,我仍然站在这里。而且我仍然不凋落的。这是孤独的松树的象征。
我就找到了这样一棵孤独的生长的松树,这样坚强,这样孤单,而能够挺立在寒风冰雪之中的松树,这才是我真正要找到的归宿。就
敛翮遥来归,敛,收起来,鸟在飞的时候,翮,就是它的翅膀,把翅膀张开,
陶渊明的形象,写得很美,
鸟在天上飞,永远找不到栖落的所在,永远张开翅膀在飞的,
当它找到松树,把翅膀一收敛,写得真是美,
敛,收敛,
翮,是它张开的翅膀,
敛翮,把翅膀一收,从那么遥远的高空,就来归向这棵松树。因为它在高空中,在上面飞了很久,忽然间看到那棵松树了,它把翅膀一收,一直就落在这棵松树上。
敛翮遥来归。
托身已得所,现在这个鸟就发现,它要找到一个真的能使它安身立命,能够值得把我自己的全生命整个的身体都交托出去的地方,我现在找到了这个所在,已经找到了这个所在,千载,千年万世,我永远也不会离开,我既然做了这种选择,我就千年万世之后,永远也不会背离了。
陶渊明所选择的是什么?陶渊明所说的那孤独的一棵松树,是什么?陶渊明不是鸟,他没有落在一棵松树上,他整个的一首诗都是形象,他所说的松树是什么?
人家说了,他所说的松树当然就是他所归的田园了。这是非常肤浅地来看陶渊明。
陶渊明所说的找到一棵孤生的松树,是他真正在他的精神,心灵方面,他有了一种支持、掌握的力量,是他在彷徨、矛盾之后,他在精神和心灵上他自己找到支持、掌握的力量。
他所找到支持和掌握的力量是什么?
千载不相违,
陶渊明有另外一首诗,《咏贫士》
的《咏贫士七首》其一,
刚才讲的这首诗,只有一个鸟的形象,它所象征、所比喻的,是从徘徊、彷徨,到他自己的决心、决志
《咏贫士》这首诗,他用了几个不同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