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李商隐是一个比较奇怪的诗人

(2016-08-31 12:04:48)
标签: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李商隐

唐诗

旅游

分类: 听叶嘉莹先生讲唐诗

1-李商隐是一个比较奇怪的诗人


根据《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及所附光盘整理
P106/5:55:30-6:03:23
韩愈的《山石》,像王维的那些辋川绝句,你不讲作者的生平,只讲他的诗也可以的。杜甫的诗一定要讲生平,因为你不讲他的生平,根本就不能懂他的诗。李商隐这个诗人,是一个比较奇怪的诗人。我现在没有讲他的生平,先给大家看他的十首绝句,因为他的特色,他首先给你一种直觉的感受,他的诗在直觉的感受上,给你一种很强烈的感受的效果。所以你不讲他作者的生平,也可以讲他的十首诗,从直觉的感受来讲。可是你讲了他的作者的生平以后,你就可以对他有更深刻的一种理解。

对于诗,本来可以有两个层次,一个就是我们对于诗的直觉的感受,除了直觉的感受以外,你还应该对于内容的意思,有更进去的、深刻的一层理解。对于李商隐他直觉的感受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效果,而且他的感受在中国的旧传统的诗人里边是比较有特色的,跟以前的那些作者不同的一个人。到现在我还应该把七言绝句的几种不同的风格简单地说明一下,因为我们时间不够,我有的时候就不能够作一个全部的、整体的介绍。比如说杜甫,我们主要讲了他的五言古诗、七言律诗、五言律诗,可是我们对于杜甫的七言绝句没有讲。七言绝句是有几种不同的风格的。我们讲李白的时候,讲了他的七言绝句;特别是讲王昌龄的时候,我们讲了他的七言绝句,像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是最能够代表盛唐诗歌的一种风格的。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近体诗,我在以前多次说过,“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音调格律是唐朝形成的,而像李白、王昌龄这样的诗人是把盛唐近体诗的七言绝句使用得非常有特色的作者。

上一小时,我曾经讲了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那)是一种民歌的风格。像你们如果看了电影,看《刘三姐》唱山歌,刘三姐不见得受过很高的教育,刘三姐也不见得都念过李白、杜甫这些诗人的诗,可是她张口就唱出歌来,就是七言绝句的形式。这是很好的民间的歌,它也许不够典雅,她也没有用古代的这些典故,她的学问知识可能不够,可是她唱出来那个声调,那种感发,就直接引起你的一种感动,她的声调感发是很好的。

现在我要提出来一点,我屡次说,大家不注意到的,我说中国的诗是重视吟咏的,吟咏就跟唱山歌一样,就是说,你有一个唱的调子,刘三姐所唱的都是七言绝句,平平仄仄,都是合乎七绝近体的形式的。这种声调,它有一个音调的格律。诗的文字是结合着声调出来的,这个感发除了情意的感发以外,声调的本身也带着直接感动的力量出来的。其实,这就是七言绝句的盛唐诗歌的特色,文字的情意结合着声调,给人一种直接的感发。而李白、王昌龄盛唐诗歌的七言绝句还有一个特色,我们曾经说过,就是他们的“兴”,就是感兴,引起你兴起的一种感动。引起你感动的那个形象叫做“兴象”。引起你感动的形象,是“高远”。(李白、王昌龄诗中的“兴象”是高远的。)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他引起你感发的形象是非常高远的。这是盛唐的李白、王昌龄这一派七绝的特色。

杜甫我没有讲他的七绝,因为杜甫的七绝在七绝的体裁里面是“变体”,一种不正常的体格,它的形式、音调是不正常的。什么叫“变体”呢?刚才我说了,七言绝句是近体的诗歌,他有一个“平平仄仄”的固定的声调的格律,杜甫的七言绝句“变体”,它不合,我不是说所有杜甫的七绝都不合声律,杜甫也有合乎声调格律的七言绝句,但是杜甫的特色,别人不写这样的七言绝句,别人写的都是合乎声律的七言绝句。只有杜甫在七言绝句里边,他创出来一个跟别人不同的体式,叫作“变体”,是不合声音格律的这种七言绝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