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从外表上看,王维以为,他是真的对佛家有一种了解的、有一种觉悟的。

标签: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李白天才旅游王维 |
分类: 听叶嘉莹先生讲唐诗 |
根据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及所附光盘
2020年10月重新整理
7:45
人家都说北宋时代的两个词人:晏殊、欧阳修,受了晚唐五代的词人冯延巳的影响,有相似之处,事实上三个人,实实在在是不同的。
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培养我们有这样比较细致的、比较敏锐的一种分别和鉴赏的能力。怎么样分别鉴赏一首诗的好坏,就要从很精微、细致的地方来看它的区别何在?外表上很相似,但实在是不同。不但是文学,micro-structures最细微的,结构上、品质上,很微妙的不同,在文学里边要养成这种辨别的能力。
不但说做诗,在做人方面,你同样应该要辨别出来很精微、很细致的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我现在趁这个机会,给王维(王摩诘)做一个结束。我们如果从表面上看,
王维:《与魏居士书》
从外表上看,王维以为,他是真的对于佛家有一种了解的、有一种觉悟的。所以他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外表,这个外表你都可以摆脱,不要管它。所以他就推衍出来他自己一个做人的道理,他说嵇康不受世俗的约束,跟你受世俗的约束,没有区别。
什么是世俗的约束?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山巨源,山涛。
嵇康:为什么不能受世俗的约束?
世俗:千态百怪,在人目前?做官。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你看到那些人千态百怪,在你面前,他们可以睁着眼睛把白说成黑,把黑说成白,他们可以做伤天害理、无所不为罪恶的事情。你怎么能够跟他们忍受相处?而且他们逼着你:你如果不跟他们这样做的话,你就不能够在官场上混下去。
我近来看中国报告文学的小说,不管你是做买卖也好,还是干行政的工作也好。你如果是想真的坚持自己的正直,什么路都走不通。你是做还是不做?
嵇康说他不愿受世俗的这种约束。
可是王维说:你受这个约束跟不受这个约束是没有分别的;你出卖你自己跟不出卖你自己是没有分别的。天下哪里有这样的事情(道理)?
这种哲学: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不关痛痒:你忍心看他们做这种伤天害理的、贪赃枉法的事情,牺牲了多少老百姓的性命,而你能够不动心吗?你能够不跟他们反抗、斗争吗?
你怎么能说,我这是因为我超然,我是得道了,我觉得对跟错差不多,黑跟白差不多,你跟他们同流合污跟他们不同流合污是差不多的,你怎么可以这样说。
陶渊明:(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
不肯逢迎他,就辞官不做了。
王维说陶渊明是不聪明的选择,他如果当时逢迎了督邮,可以坐享多少俸禄。不需要劳动、不需要耕田,没有饥寒交迫的痛苦,他为什么当时不去逢迎?王维说这是差不多的。
后来遇到荒年,没有收获,去《乞食》。
人在饥饿的时候乞食,跟在官场上出卖自己的灵魂是不同的。
王维说你与其以后乞食,你不如当时就去逢迎(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与魏居士书》)这话是不对的。对于权贵都不肯得罪,一句正直的话都不肯说,自己保全了自己,拿着俸禄,(《诗·豳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如果真是一个品格好的人,彼君子兮,你就不会坐在那里白白的吃饭,你坐享多少粮食的薪水,为人民做了什么事情?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个是很容易蒙混大家的。大家以为这个就是超然了,果然就是解脱了,但这不是的!
苏东坡 人而仙者
苏东坡是比较高一个层次的,
苏东坡的超脱:对于自己的艰难困苦取一个超然的态度,被贬官到海南(晚年),没有房子住,睡在桄榔树叶底下,也是饥寒交迫。可是他不在乎,他觉得我只要看宇宙万物、看到人民,可以与人同乐,我还是很快乐的。
像欧阳修,你换一个眼光来看,你就快乐了,你可以解脱,你可以排遣,你可以玩赏。你对于自己的艰难困苦可以超脱。不是说你把别人的、老百姓的、那些被贪官污吏压迫、贪赃枉法的不合理的事情,你可以视而不见,什么都不管,你说你是超脱了,苏东坡从来不如此。苏东坡被贬了,对自己的艰难困苦是超脱,但你只要把他招入朝,给他一个官职任命,他仍然是忠言,仍然不苟且,不同流合污。他平生被贬官,贬了那么多事情,变法的新党在位的时候,他看到不对的,他要批评新党,等旧党执政了,旧党也有不对的,他也要批评旧党。这是苏东坡,应该正直的时候,我持守我的正直。我的超然,不是说对于老百姓不辨是非,不关痛痒,我自己自命超脱,不是。是对于我自己的艰难困苦,可以超脱出去。
苏东坡:人而仙者
能够从自己的艰难困苦的挫折之中,抱一种超然的观点来看。这是完全不同的修养。